发明名称 影像感测器及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
摘要
申请公布号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2.11
申请号 TW096106082 申请日期 2007.02.16
申请人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蒋尚义;王中枢;伍寿国;杨敦年
分类号 H01L27/14 主分类号 H01L27/14
代理机构 代理人 洪澄文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颜锦顺 台北市大安区信义路4段279号3楼
主权项 一种影像感测器,包括:一基底,其具有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复数个感测元件,形成于该基底之该前表面上,该些感测元件系用以接受入射至该后表面的光;以及一铝掺杂区,形成于该基底中,且该铝掺杂区是由该后表面延伸进该基底,该铝掺杂区在水平方向位于相邻之感测元件之间,在垂直方向位于该后表面及该些感测元件之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铝掺杂区之深/宽比约大于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基底包括<100>或<111>之晶体矽。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铝掺杂区之高度约大于1微米。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铝掺杂区之铝掺杂浓度约介于1013atoms/cm3至1020atoms/cm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些感测元件系选自互补式金氧半影像感测器、电荷耦合元件、主动感测器、被动感测器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组。一种影像感测器,包括:一感测元件,形成于一半导体基底中;一层间介电层,形成于该半导体基底中;一导电元件,位于该层间介电层中;以及一掺杂铝的接面,形成于该层间介电层中,且在水平方向位于该感测元件之周围。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掺杂铝的接面之深度约大于1微米。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掺杂铝的接面之深/宽比约大于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7项所述之影像感测器,其中该掺杂铝的接面之铝掺杂浓度约介于1013atoms/cm3至1020atoms/cm3。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基底;提供一罩幕层于该半导体基底上;形成一开口于该罩幕层中,该开口暴露该半导体基底;形成一含铝层于该罩幕层上以及该开口中之该半导体基底上;以及经由该罩幕层之该开口扩散该含铝层中之铝至该半导体基底,以在该感测元件之周围形成一掺杂铝的接面。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更包括在扩散该含铝层中之铝至该半导体基底之后,移除该含铝层。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扩散该含铝层中之铝至该半导体基底包括实施一退火制程。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该退火制程之退火温度约介于400℃至1200℃。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3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该退火制程系选自热退火、快速退火、雷射退火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形成该罩幕层之步骤系选自热氧化法、热氮化法、旋转涂布法、化学气相沈积法、物理气相沈积法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形成该含铝层之步骤系选自化学气相沈积法、物理气相沈积法、电镀法及其组合所组成之群组。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1项所述之半导体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形成该开口包括实施一蚀刻步骤。
地址 新竹市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力行六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