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组合木屋结构改良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M410776 申请公布日期 2011.09.01
申请号 TW100202157 申请日期 2011.01.31
申请人 李孟松 发明人 李孟松
分类号 E04H1/02;E04D11/02;E04D13/17 主分类号 E04H1/02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主要系由墙面结构与屋顶结构所组成,而屋顶结构系设于墙面结构之上端;其中,墙面结构主要系包括有:主柱,其侧边挖设有数个供卡接之凹槽;次柱A,其梁体之一侧边设有凸肋,而另一侧边则设有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次柱B,其梁体之一侧边设有凸肋,而另一侧边则设有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横梁A,其一侧为凹槽结构,另一侧则设置有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而杆体两端皆有凸牙结构;横梁B,其两侧边结构系与次柱B为相同结构,而梁体两端皆有凸牙结构;横梁C,其两侧边结构系与次柱A为相同结构,而梁体两端皆有凸牙结构;横梁D,其梁体两侧皆设有上下对应之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而梁体两端皆有凸牙结构;横梁E,其底侧设有一凹槽,而上侧则呈现斜平面结构;横梁F,其梁体之两侧边皆设有凸肋,而梁体两端皆有凸牙结构;二主柱之内侧分别透过其凹槽与次柱A及次柱B之凸肋相卡接,并于二次柱间利用横梁A、B、C、D、F两端之凸牙插设于次柱之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中,而次柱纵向之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则可对应衔接横梁A、B、C、D、F之横向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为其特征者;又,其屋顶结构主要系包括:梁脊,其下侧前端挖设有一缺部,又于梁脊之两侧边皆挖设有插结槽;屋顶层板,套设于梁脊插结槽中,而装设于缺部前端之屋顶层板上预设有数通孔;断热材,其叠设于缺部后端之屋顶层板上;盖板,跨设于梁脊上端,并与屋脊间留有一适当之空间;木梁,设置于盖板上,并挖设有数通孔,且于木梁上盖附有屋顶之屋脊板;藉由断热材与盖板间所形成之空隙,其热空气得自屋顶层板之通孔进入,并经由该空隙到达木梁处,再由木梁之通孔处排出,据以加强木屋室内温度之调节,为其特征者。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次柱A与次柱B之外嵌槽、中嵌槽及内嵌槽结构为反向对应设置状态。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横梁A、B、C、D、F得于二次柱间调整设置位置。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该外嵌槽与内嵌槽得以分别插设外墙板与内墙板,而中嵌槽则可设置断热材、隔音材及防水毯等建材。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4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该外墙板及内墙板与断热材、隔音材及防水毯间之空隙层,则为通气或电线线材与给水管藏设之管道。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若横梁B与横梁C之相对侧皆为凸肋,得以在此空间中装设窗户结构。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该横梁D之上下侧皆可配置墙板。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该横梁F之两侧皆可配置窗户结构。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次柱A及次柱B之凸肋得与纵向横梁A之凹槽相卡接。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横梁B之凸肋得与横梁E之凹槽相接,使横梁E叠置于横梁B上。依据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之组合木屋结构改良,其中,该梁脊利用缺部跨置于横梁E上端。
地址 彰化县永靖乡永宁街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