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减少原地浸出采矿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原地浸出采矿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的方法,S1、综合防渗体的形成:S2、母液注入及回收:S2(I)、先向灌浆孔(1)内插入锚杆(3),使锚杆(3)插入到综合防渗体(2)内,再利用3SNS的灌浆泵向灌浆孔(1)内注入水泥,保证形成的水泥柱(4)的高度小于h2与h3的总和;S3、钻穿综合防渗体(2)大于或等于50~60cm以恢复地下水通道,随后将灌浆孔(1)采用原状土回填密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而综合防渗体减少了母液的渗漏,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
申请公布号 CN10513268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2.09
申请号 CN201510576258.0 申请日期 2015.09.11
申请人 四川共拓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盛和资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楼日新;王全根;李乔斌;钟久安
分类号 C22B3/04(2006.01)I 主分类号 C22B3/04(2006.01)I
代理机构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代理人 袁英
主权项 一种减少原地浸出采矿过程中生态环境污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综合防渗体的形成:S1(I)、采用便携式背包钻机在黏土层(6)的顶部钻削多个灌浆孔(1),每相邻两个灌浆孔(1)的间距为1~2m,灌浆孔(1)的深度L=h1+h2+h3+h4,其中h1为黏土层(6)的厚度,h2为矿体层(7)厚度,h3为保护层(8)的厚度,h3大于或等于1m,h4为底板帷幕(9)的厚度,h4为2~4m;S1(II)、先在步骤S1(I)中的每个灌浆孔(1)内下入灌浆塞,灌浆塞的下入到h3位置处,再利用3SNS的灌浆泵采用循环式灌浆方式向灌浆孔(1)内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相邻孔与孔之间内的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相互扩散并搭接,然后取出灌浆塞,最终实现了综合防渗体(2)的形成;S2、母液注入及回收:S2(I)、先向灌浆孔(1)内插入锚杆(3),使锚杆(3)插入到综合防渗体(2)内,再利用3SNS的灌浆泵向灌浆孔(1)内注入水泥,保证形成的水泥柱(4)的高度小于h2与h3的总和;S2(II)、向步骤S2(I)中的每个灌浆孔(1)内注入母液,同时在灌浆孔(1)底部连线的低洼处开设积液沟(5),随着母液与矿体的长时间接触,母液将矿体中离子状态的稀土逐渐萃取出并溶入母液内,带有稀土离子的母液沿着矿体层(7)内的裂隙、通道流到综合防渗体(2)上,随后再沿着综合防渗体(2)流入积液沟(5)内收集,综合防渗体(2)减少了母液的渗漏,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S3、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恢复,当步骤S2(II)结束后,钻穿综合防渗体(2)大于或等于50~60cm以恢复地下水通道,随后将灌浆孔(1)采用原状土回填密实,从而实现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保护了生态环境。
地址 610017 四川省成都市广富路8号12栋3层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