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方法,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鱼池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水池,鱼苗培育包括仔鱼期暂养和鱼苗培育:仔鱼期暂养是在暂养池暂养,鱼苗培育从1cm培育到2cm。在鱼种培育:前要用生石灰对鱼池消毒,并注水施肥,鱼苗下池前浸浴消毒。鱼种饲养时,每一亩水池架设饵料台2-3个,日常管理时,每10-15天加水1次,每3-5天消洗一次饵料台。最后采用诱食拉网捕捞方法。本发明的优点:通过严格的筛选以及精确的控制培育条件,有效提高了斑点叉尾鮰苗种的成活率,蛋白质含量丰富,减少了养殖病害。斑点叉尾鮰苗种具有良好的培育环境,让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规格均匀,产量高,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10507595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25
申请号 CN201510547215.X 申请日期 2015.08.31
申请人 嘉鱼县三湖渔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恭文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方法,包括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鱼苗在2cm之前在室内培育,2cm以后进入池塘培育,①、鱼池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其中水中溶氧应在5mg/L以上,苗种培育的水温为20℃‑32℃,鱼苗培育时期:选择在具进水管、充气管的长方形水泥池,出水口用40目以上网布遮拦,水位控制在0.5‑0.6m,鱼种培育时期:选择在长方形鱼池,面积为5‑10亩,水深1.5m,坡比1:1.5,池塘平整,淤泥10‑20cm,排水口处为20%的面积低20cm左右;每口渔池配增氧机0.3KW,②、鱼苗培育包括仔鱼期暂养和鱼苗培育:仔鱼期暂养:在暂养池暂养,水深30cm‑50cm,密度50-110尾/m<sup>2</sup>,当鱼苗集群肠道发育完善时,减少每次饲养量并多次喂饲,投喂的饲料为小型浮游动物或蛋黄,投喂的饲料用60目筛绢过滤后再投喂,控制水温高于20℃,当水温低于20℃时,用加热泵加温,投喂的浮游动物用3‑4%的食盐溶液消毒,每天消除1次池中的杂物及粪便,鱼苗培育:水深30cm‑50cm,密度30-35尾/m<sup>2</sup>,从1cm培育到2cm,以投喂天然饵料为主,每次投喂量为占体重的5‑10%,每天投喂3次,即上午8点,下午3点,晚上7点;每天两次投喂量各占全天的1/4,晚上的占1/2;每天定时2‑3次排出孵化池底的污物,水温控制在20℃‑28℃,③、鱼种培育:投放前10天用生石灰对鱼池消毒,每一亩用生石灰50‑75kg,水125‑150kg;鱼苗下池前7天,往水池注水,水深40cm‑50cm,鱼苗下前5‑6天,注入有机肥或绿肥,每一亩施肥300‑500kg,鱼苗下前1天,鱼池加新水20‑25cm,鱼苗下池前用3‑4%的食盐溶液浸浴消毒,放养密度为1万尾/亩,当水质变肥后每亩套养200尾鲢、鳙鱼寸片,严禁鲤、鲫鱼,鱼种饲养;当水温在18℃以上时,每天投饲2‑3次,在开始的3‑4周内投喂粒径为1.0mm的破碎颗粒,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大于45%;第四到第六周应投喂粒径大于1mm的破碎颗料饲料,其蛋白质大于40%;第六周以后改喂直径为4.5‑5mm的小颗粒饲料,其蛋白质含量大于36%,水温在18℃以上时,日投饲量应占体重的3%‑8%,投入饲料时,每一亩水池架设1‑2m<sup>2</sup>的饵料台2‑3个,④、日常管理:每10‑15天加水1次,每次10cm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cm,每3‑5天消洗一次饵料台;食场每15天用漂白粉消毒1次,用量0.3‑0.5kg,⑤、鱼种捕捞采用诱食拉网捕捞方法,捕捞操作在水温较低的清晨进行。
地址 437200 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鱼岳镇南湖路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