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
摘要 本发明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提供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由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所组成;看似增加了许多元件,但是实际成本增加的并不是很多,确能使本电磁炉成为新一代具有功率连续可调功能的电磁炉,它不但像燃气灶一样使用方便,而且还比传统电磁炉节电提高3~5%左右;如果广大使用电磁炉的消费者都能用上本电磁炉,不但能给广大消费者在烹饪方面带来极大的便利,还能给节能减排任务做出巨大的贡献。
申请公布号 CN10509104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25
申请号 CN201410186638.9 申请日期 2014.05.06
申请人 张玉清 发明人 张玉清
分类号 F24C7/08(2006.01)I 主分类号 F24C7/08(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功率连续可调的电磁炉:一种基于原有电磁炉电路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功能电路,包括: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输出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矩形波驱动电路1、矩形波驱动电路2和单向电流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集成电路、光电耦合器电路、“晶体三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三极管”)、“晶体二极管”(注:以下简称为“二极管”)、“晶体稳压二极管”(注:以下简称“稳压二极管”)、电阻器、可变电阻器和电容器所组成;所述同步和启动与整形电路:由电阻器R1~R6、电容器C4、三极管BG1、电压比较器U1A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组成;所述电阻器R1的一端与启动脉冲输入端P11相连接,电阻器R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电GND1相连接,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2的一端、电阻器R5的一端、电容器C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1A的输入-端第4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的另一端与电路P4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3的一端与电路P5端相连接,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4的一端和电压比较器U1A的输入+端第5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5的另一端、电容器C4的另一端、电压比较器U1A的12脚和电源的负电GND1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3脚与电源的+V1相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U1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阻器R6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两个输入端第1脚和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A的输出端第2脚与电容器C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调节与输出开关控制电路:由电阻器R7~R10、电容器C5、变阻器RW1、二极管D6~D7和2输入端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U2C组成;所述电阻器R7的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2相连接,电阻器R7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9的一端、电阻器R8的一端和变阻器RW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8的另一端与模拟量控制输入端P13相连接;所述变阻器RW1的另一端与电源负电GND1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9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5的另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与开关量控制输入端P14相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电阻器R10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0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B的输出端第4脚与二极管D8的正极、电阻器R11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两个输入端第8脚和第9脚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第10脚与电阻器R18的一端和电容器C9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脉冲前沿延迟电路:由二极管D8、电阻器R11、电容器C6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所组成;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和电阻器R11另一端、电容器C6的一端与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两个输入端第12脚和第13相连接;所述电容器C6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第11脚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电阻器R1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1:由电阻器R12~R17、电容器C7~C8、三极管BG4~BG7、二极管D9和稳压二极管DW1组成;所述电阻器R12的一端与电容器C7的一端和双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D的输出端第11脚相连接,电阻器R12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7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4的基极相连接;三极管BG4集电极与电阻器R13的一端和三极管BG5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3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BG5的发射极、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电阻器R17的一端和电源负电GND1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7的基极、三极管BG6的基极和电阻器R14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1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和电容器C8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7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6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15的一端相连接,三极管BG6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9的正极和P9端电源+V1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5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8的另一端、电阻器R16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电阻器R17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1的输出端P6相连接;所述矩形波驱动电路2:由电阻器R18~R26、电容器C9~C11、光电耦合器U3、三极管BG8~BG11、稳压二极管DW2~DW3和二极管D10组成;所述电阻器R18的一端与电容器C9的一端和2与门施密特反向器U2C的输出端第10脚相连接,电阻器R18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8的基极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8的集电极与电阻器R19的一端和光电耦合器U3第2脚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19的另一端与电源+5V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8的发射极与光电耦合器U3的第3脚和电源的负电GND1相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U3的第8脚与电阻器R22的一端、电阻器R2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和电容器C10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7脚与电阻器R20的一端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6脚与电阻器R22的另一端和三极管BG9的基极相连接,光电耦合器U3的第5脚与电阻器R20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2的正极、电容器C10的另一端、三极管BG9的发射极、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电阻器R26的一端和电源的GND2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BG10的集电极、二极管D10的正极和P10端电源+V2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9的集电极与三极管BG11的基极、三极管BG10的基极和电阻器R23的一端相连接,电阻器R2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0的负极和电容器C1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10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BG11的发射极与电阻器R2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阻器R24的另一端与电阻器R25的另一端、电容器C1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电阻器R26的另一端和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所述单向电流开关电路:由晶体管BG2和二极管D5组成,所述晶体管BG2的源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容器C2的一端、电感器L1的一端和电磁感应线圈L2的一端相连接;晶体管BG2的漏极和二极管D5的正极、电容器C3的一端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电源GND2的P7端相连接;晶体管BG2的栅极与矩形波驱动电路2的输出端P8相连接。
地址 102208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镇新干线家园1区3号楼5单元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