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含四唑基团的偶氮型超分子液晶化合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四唑基团的偶氮型超分子液晶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具体结构通式如式(Ⅰ)所示。首先以对氨基苯甲腈为原料,在苯环上引入四唑基团,再引入偶氮结构,最后引入柔性的分子链段,即合成目标产物。由于含有四唑基团,该化合物可通过分子间氢键、π-π堆积、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使其具有超分子的动态可逆特性。加上分子中偶氮结构的光致异构性,使得该超分子液晶化合物不仅在信息材料领域和分子开关器件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其更为广阔的应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更为重要的是,该发明是首次将四唑基团应用于超分子液晶化合物。<img file="DDA0000804662310000011.GIF" wi="690" he="435" />
申请公布号 CN10508542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25
申请号 CN201510594447.0 申请日期 2015.09.17
申请人 西南石油大学 发明人 闫立伟;申玲红;吕明倩;刘诚;叶仲斌
分类号 C07D257/04(2006.01)I;C09K19/34(2006.01)I;G02F1/1333(2006.01)I 主分类号 C07D257/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含四唑基团的偶氮型超分子液晶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通式(Ⅰ):<img file="FDA0000804662280000011.GIF" wi="690" he="432" />式中:R<sub>1</sub>表示C<sub>4</sub>‑C<sub>18</sub>的烷基;其中,烷基中的H可被卤素取代,C<sub>4</sub>‑C<sub>18</sub>的烷基中部分‑CH<sub>2</sub>‑基团可各自彼此独立地被‑HC=CH‑、‑C≡C‑、‑FC=CF‑、‑FC‑CH‑、‑HC=CF‑、‑CF<sub>2</sub>CH<sub>2</sub>‑、‑CH<sub>2</sub>CF<sub>2</sub>‑、‑CF<sub>4</sub>、‑CH<sub>2</sub>CHF‑、‑CHFCH<sub>2</sub>‑或‑O‑取代,但要求O原子彼此不直接连接。R<sub>2</sub>表示H、C<sub>1</sub>‑C<sub>3</sub>的烷基,其中烷基中的H可被卤素取代,C<sub>1</sub>‑C<sub>3</sub>的烷基中部分‑CH<sub>2</sub>‑基团可各自彼此独立地被‑HC=CH‑、‑C≡C‑、‑FC=CF‑、‑FC=CH‑、‑HC=CF‑取代。Z表示‑O‑、‑COO‑、‑CONH‑。A<sub>1</sub>、A<sub>2</sub>、A<sub>3</sub>、A<sub>4</sub>、A<sub>5</sub>、A<sub>6</sub>、A<sub>7</sub>、A<sub>8</sub>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的表示‑H,‑OH,‑NH<sub>3</sub>,卤素,‑NO<sub>3</sub>,‑CN,‑NCS,‑COOH,‑CHO,碳原子数为1‑3的烷基或烷氧基,其中烷基或烷氧基中的H可被卤素取代,一个或多个‑CH<sub>2</sub>‑基团可各自彼此独立地被‑HC=CH‑、‑C≡C‑、‑FC=CF‑、‑FC=CH‑、‑HC=CF‑、‑CF<sub>2</sub>CH<sub>2</sub>‑、‑CH<sub>2</sub>CF<sub>2</sub>‑、‑CF<sub>4</sub>、‑CH<sub>2</sub>CHF‑、‑CHFCH<sub>2</sub>‑、‑CO‑、‑COO‑或‑O‑取代,但要求O原子彼此不直接连接。
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