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光学可变衰减器透过率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摘要 一种光学可变衰减器透过率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用分光镜将准分子激光光源的光束分为测试光路和参考光路;将可变衰减器移出光路中,记录空测时两个通道的测量数据;将可变衰减器移入光路中,记录实测时两个通道的测量数据;将空测和实测时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可变衰减器的透过率。本发明用该方法测量光学可变衰减器随入射角度变化的透过率,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多功能性。
申请公布号 CN10301801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1.18
申请号 CN201210499926.0 申请日期 2012.11.2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邢莎莎;廖志杰;林妩媚
分类号 G01M11/02(2006.01)I 主分类号 G01M1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代理人 李新华
主权项 一种利用光学可变衰减器透过率测量系统进行透过率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可变衰减器透过率测量系统,包括:准分子激光光源(1)、能量衰减装置(2)、偏振片(3)、半波片(4)、滤光片(5)、分光镜(6)、光学可变衰减器(7)、第一聚光镜组(81)和第二聚光镜组(82)、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和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同步控制电路(10)、示波器(11)和计算机(12);其中,偏振片(3)和半波片(4)构成偏振转换装置,第一聚光镜组(81)和第二聚光镜组(82)构成光束接收单元,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和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构成光束探测单元,同步控制电路(10)、示波器(11)和计算机(12)构成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准分子激光光源(1)发出高斯光束到能量衰减装置(2),光束经过能量衰减装置(2)后入射到偏振片(3)和半波片(4)上,经过偏振片(3)和半波片(4)后的光束入射到滤光片(5)上,经过滤光后的光束入射到分光镜(6)上并被分成两束光束,分别进入测试光路和参考光路中,参考光路的光信号经第一聚光镜组(81)后进入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产生参考光路曝光量成正比的电信号;测试光路的光信号经第二聚光镜组(82)后进入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产生与测试光路曝光量成正比的电信号;两路光束探测单元输出的电压信号存储在示波器(11)中,示波器(11)显示并记录每次测量的两路电压信号数据,最后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12)中进行处理;其中,当准分子激光光源(1)开始工作后,发出触发脉冲到同步控制电路(10),同步控制电路(10)接到触发信号后发出指令给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和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使其开始同步工作;计算机(12)控制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上轴角编码器的 转动,轴角编码器通过机械结构带动光学可变衰减器(7)进行转动,可进行不同入射角度时的透过率测量;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准分子激光光源(1)产生照明光束,经过能量衰减装置(2)、偏振片(3)、半波片(4)后,光束被转换为P光,经滤光片(5)后入射到分光镜(6)上,分光镜(6)将光束一分为二为测试光束和参考光束;步骤2:给光学可变衰减器加电,通过计算机(12)将光学可变衰减器转到与光轴平行的位置,此时光束完全通过,相当于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移出光路中,步骤1中分光镜(6)将光束分为两路光束,其反射的第一路光,即为参考光路,通过第一聚光镜组(81)聚焦到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上;分光镜(6)透射的第二路光,即为测试光路,光束通过第二聚光镜组(82)聚焦到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上,对准光路开始测量,用示波器记录n组参考光路和测试光路的光束探测单元输出电压数据,分别为:参考光路:V<sub>11</sub>,V<sub>12</sub>,V<sub>13</sub>,V<sub>14</sub>,...V<sub>1n</sub>;测试光路:V<sub>11</sub>′,V<sub>12</sub>′,V<sub>13</sub>′,V<sub>14</sub>′,..V<sub>1n</sub>′;n≥200;步骤3:通过计算机(12)发出指令给轴角编码器进行旋转,使得光学可变衰减器(7)转动,将光学可变衰减器(7)转到与垂直入射光轴方向成10°的位置,此时相当于将光学可变衰减器(7)移入光路中,步骤1中分光镜(6)将光束分为两路光束,其反射的第一路光,即为参考光路,通过第一聚光镜组(81)聚焦到第一光束探测单元(91)上;分光镜透射的第二路光,即为测试光路,入射光束经过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后进行衰减,经过衰减后的光束通过第二聚光镜组(82)聚焦到第二光束探测单元(92)上;对准光路开始 测量,用示波器记录在P光入射状态下入射角为10°时n组测试光路和参考光路输出的电压数据,分别为:参考光路:V<sub>21</sub>,V<sub>22</sub>,V<sub>23</sub>,V<sub>24</sub>.......V<sub>2n</sub>;测试光路:V<sub>21</sub>′,V<sub>22</sub>′,V<sub>23</sub>′,V<sub>2</sub>′<sub>4</sub>.......V<sub>2n</sub>′;步骤4:根据示波器(11)所记录空测时和实测时的两路电压信号,使用计算机(12)进行数据处理,求解出光学可变衰减器(7)在P光入射状态下10°入射角时的透过率;根据移出光学可变衰减器(7),即空测时所得到的参考光路和测试光路的测量电压值分别为:参考光路:V<sub>11</sub>,V<sub>12</sub>,V<sub>13</sub>,V<sub>14</sub>,...V<sub>1n</sub>;测试光路:V<sub>11</sub>′,V<sub>12</sub>′,V<sub>13</sub>′,V<sub>14</sub>′,..V<sub>1n</sub>′;以参考光路的电压值为横坐标轴,测试光路的电压值为纵坐标轴,在excel中画出XY方向上的散点图,并添加线形趋势线A,对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当采样点数n&gt;200时,趋势线A周围点波动不大,图线线形度较好,设此线形趋势线A公式为:y<sub>1</sub>=k<sub>1</sub>x<sub>1</sub>+b<sub>1</sub>  (1) 其中y<sub>1</sub>为空测时测试光路的电压值的集合,x<sub>1</sub>为空测时参考光路电压值的集合,k<sub>1</sub>为此线形趋势线A的斜率,b<sub>1</sub>为A在y轴上的截距;插入光学可变衰减器(7),即实测,当入射光束与光学可变衰减器(7)夹角为10°时所得到的参考光路和测试光路的测量电压值分别为:参考光路:V<sub>21</sub>,V<sub>22</sub>,V<sub>23</sub>,V<sub>24</sub>,...V<sub>2n</sub>;测试光路:V<sub>21</sub>′,V<sub>22</sub>′,V<sub>23</sub>′,V<sub>24</sub>′,..V<sub>2n</sub>′;以参考光路的电压值为横坐标轴,测试光路的电压值为纵坐标轴,在excel中画出XY方向上的散点图,并添加线形趋势线B,对离散点进行线性拟合,设此线形趋势线B公式为:y<sub>2</sub>=k<sub>2</sub>x<sub>2</sub>+b<sub>2</sub>  (2) 其中y<sub>2</sub>为实测时测试光路的电压值的集合,x<sub>2</sub>为实测时参考光路电压值的集合,k<sub>2</sub>为此线形趋势线B的斜率,b<sub>2</sub>为B在y轴上的截距;将空测时参考光路所得电压值分别代入公式(1)和公式(2)中,得到:y<sub>11</sub>=k<sub>1</sub>V<sub>11</sub>+b<sub>1</sub>;y<sub>12</sub>=k<sub>1</sub>V<sub>12</sub>+b<sub>1</sub>;y<sub>13</sub>=k<sub>1</sub>V<sub>13</sub>+b<sub>1</sub>;y<sub>14</sub>=k<sub>1</sub>V<sub>14</sub>+b<sub>1</sub>;  (3)........................y<sub>1n</sub>=k<sub>1</sub>V<sub>1n</sub>+b<sub>1</sub>;y<sub>21</sub>=k<sub>2</sub>V<sub>11</sub>+b<sub>2</sub>;y<sub>22</sub>=k<sub>2</sub>V<sub>12</sub>+b<sub>2</sub>;y<sub>23</sub>=k<sub>2</sub>V<sub>13</sub>+b<sub>2</sub>;y<sub>24</sub>=k<sub>2</sub>V<sub>14</sub>+b<sub>2</sub>;  (4)........................y<sub>2n</sub>=k<sub>2</sub>V<sub>1n</sub>+b<sub>2</sub>;将(3)式和(4)式中对应项值相除,即<img file="FDA0000753926630000041.GIF" wi="403" he="167" />i=1,…,n,将得到的结果相加取平均值得到在P光入射状态下,10°入射角时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的透过率:<img file="FDA0000753926630000042.GIF" wi="1581" he="204" />步骤5:给出光学可变衰减器(7)上的轴角编码器一个偏移范围,使得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与垂直光轴方向上的夹角从10°~50°递增,每隔2°测量一次;重复步骤4,计算每个角度时对应的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的透过率;步骤6:在光路中移出半波片(4),此时经过偏振片(3)后的光被转换为S光;重复步骤2‑5进行测量,得出入射光为S光时不同入射角度时待测光学可变衰减器(7)的透过率。
地址 610209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