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栽培银耳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银耳的新方法,属于食(药)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银耳栽培袋接种后的培菌管理及出菇管理为三个阶段:发菌培养、芽孢菌丝培养、温控菇房出菇管理。芽孢菌丝培养阶段可有效地加快银耳芽孢菌丝生长与扭结,促进银耳原基形成,提高银耳出菇同步性及温控出菇房的利用率,缩短了栽培周期,使银耳年出菇批次由原先的5-6批次提升至10-12批次,实现银耳的周年栽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率。
申请公布号 CN10328349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0.28
申请号 CN201310264079.4 申请日期 2013.06.28
申请人 福建省邵武市绿农食用菌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朋武;蔡丹凤;朱英飒;成宁;廖剑华;郑俊;朱振山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主权项  一种栽培银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方法包含如下步骤:1)发菌培养步骤:备料、拌料、装袋、打穴封囗、装筐、灭菌、冷却、接种,然后将接种后装有菌棒的周转筐送至26±1℃温控培菌室,堆叠静置培养8‑10 天;2)芽孢菌丝培养步骤:将经过发菌培养后菌圈直径达8‑10cm 的菌棒送至温度为24±1℃、湿度为80‑85% 的芽孢培菌室培养,每小时补新风10 分钟,培养5‑6 天至菌丝满袋并形成原基;3)温控菇房出菇管理与采收步骤:将经芽孢培养菌丝已满袋并形成原基的菌棒送至25±1℃的温控出菇房,进行扩穴处理培养,菇房湿度为85‑90%,培养3‑5 天,原基分化并逐渐形成幼耳片,将菌袋穴口朝下排列排出黄水并覆盖无纺布喷水保湿,保持出菇房温度24±1℃、湿度为90% 再培养3‑5天幼耳丛耳片伸展后,保湿为主,干湿交替,光照300‑500lx,每小时补新风15 分钟,再培养至总栽培天数为30 天后停止喷水,取掉无纺布将菌袋穴口朝上,再培养至银耳朵形圆整,耳片松展略有收缩,色乳白常规采收。
地址 354000 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养马洲食品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