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小球藻光合作用效率的化学复合诱变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小球藻光合作用效率的化学复合诱变方法,将从自然水源中分离出的出发小球藻株,采用无菌光照培养箱,在25℃±1℃,光照强度3000Lux条件下,于液体培养基A中活化培养12-14h;选取生长相对较好,呈墨绿色的藻株作为诱变藻株,挑选后于液体培养基A<sub>2</sub>中纯培养,作诱变原藻液,然后采用长春花碱与秋水仙碱(1:4)协同诱导,使自然界淡水普生性单细胞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erinck)核和叶绿体DNA均加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使受有机物源污染的水质净化,又可显著改善高含N、P、K水质的状态;通过化学复合诱变获得一种既能应用改善淡水水源品质,又可培育为鱼饲料的藻株。
申请公布号 CN10316049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0.21
申请号 CN201310041518.5 申请日期 2013.02.01
申请人 安徽农业大学 发明人 蒋立科;程备久;刘朝良;魏练平;陶芳;陈祎凡;鲍文英;田胜尼
分类号 C12N15/01(2006.01)I;C12N1/12(2006.01)I;C12R1/8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5/01(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王伟
主权项 一种对N、P、K所污染水净化的小球藻进行化学复合诱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从自然水源中分离出的出发小球藻株,采用无菌光照培养箱,在25℃±1℃,光照强度3000Lux条件下,于液体培养基A<sub>2</sub>中活化培养12‑14h;选取生长相对较好,呈墨绿色的藻株作为诱变藻株,挑选后于液体培养基A<sub>2</sub>中纯培养,并作诱变原藻液;所述的液体培养基A<sub>2</sub>为每升水中含(NH<sub>4</sub>)<sub>2</sub>SO<sub>4</sub> 或NH<sub>4</sub>Cl或(NH<sub>4 </sub>)<sub>2</sub>CO<sub>3</sub> 500mg,MgSO<sub>4</sub>·7H<sub>2</sub>O或MgCl<sub>2</sub> 20mg,CaCl<sub>2</sub>或CaCO<sub>3</sub> 10mg,K<sub>2</sub>HPO<sub>4</sub> 1.44g,KH<sub>2</sub>PO<sub>3</sub>720mg,FeSO<sub>4</sub>·7H<sub>2</sub>O 5mg, CoCl<sub>2</sub>·6H<sub>2</sub>O 2mg,(NH<sub>4</sub>)<sub>6</sub>MoO<sub>2</sub>·4H<sub>2</sub>O 2mg,H<sub>3</sub>PO<sub>3</sub> 1000mg;pH为6.5‑7.2;(2)按长春花碱:秋水仙碱=1:4质量比混合作为诱导剂,加入到步骤(1)的原藻液中,诱导剂的加入量为终浓度0.03‑0.05wt%,加入后将原藻液于3000Lux、27℃± 1℃下培养48h或96h;诱导结束后,将原藻液离心去上清液后取沉淀,并立即加入无菌液体培养基A<sub>2</sub>进行自我修复,先避光5h,然后于25℃±1℃、3000Lux下无菌培养4d至稳定期,经固体培养基纯化培养后得到遗传稳定性好的小球藻;所述固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A<sub>2</sub>+1.0wt%琼脂得到。
地址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1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