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通过模型化带曲率测定带张力
摘要 带件在两个固定位置间加载带张力。往返升降辊在此之间压在带件上并将带件从固定位置间的直接连接线中偏转出。测定带件从连接线中的偏转和在往复升降辊上作用的力矩并输送给测定带张力的控制装置。为此力矩以力矩分量补偿,其基于固定位置间的带件重量、提升装置自重和固定位置间的带弯曲。控制装置根据相应补偿的力矩测定带张力。为测定基于带件弯曲的力矩分量,由控制装置测定带件在升降辊和固定位置间的带曲线。如下测定带曲线,带件中弯曲力矩曲线走向从升降辊处的最大值起在固定位置上直线下降。该走向和由带曲线给出的曲率曲线走向根据弯曲特性曲线关联。特性曲线对于在极限曲率下的曲率有弯曲力矩的直线上升,其相对极限曲率上的曲率变平。
申请公布号 CN10497195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0.14
申请号 CN201510149910.0 申请日期 2015.03.31
申请人 西门子公司 发明人 丹尼尔·科茨安;维尔弗里德·陶茨
分类号 B21B38/06(2006.01)I;B21B37/48(2006.01)I;B21B39/00(2006.01)I 主分类号 B21B38/0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代理人 余刚;李慧
主权项 一种用于带张力(Z)的测定方法,带件(1)在前固定位置(4)和后固定位置(5)之间被加载所述带张力,‑其中,在两个固定位置(4,5)之间,将往返提升装置(6)的往返升降辊(7)压抵在所述带件(1)上,从而所述往复升降辊(7)使所述带件(1)从所述固定位置(4,5)之间的直接的连接线(9)中偏转出来,‑其中,测定对于所述带件(1)从所述固定位置(4,5)之间的直接的所述连接线(9)中的偏转(hL)和在所述往复升降辊(7)上作用的力矩(M)的表征值(s,p1,p2),‑其中,将所述表征值(s,p1,p2)输送给控制装置(11),由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偏转(hL)和所述力矩(M)测定所述带张力(Z),‑其中,所述控制装置(11)为了测定所述带张力(Z)而以第一力矩分量(M1)、第二力矩分量(M2)和第三力矩分量(M3)对所述力矩(M)进行补偿,‑其中所述第一力矩分量(M1)以在所述固定位置(4,5)之间的所述带件(1)的重量(G1)为基础,所述第二力矩分量(M2)以所述往返提升装置(6)的自重(G2)为基础,以及所述第三力矩分量(M3)以所述固定位置(4,5)之间的所述带件(1)的弯曲为基础,‑其中,由所述控制装置(11)根据补偿了所述第一力矩分量(M1)、所述第二力矩分量(M2)和所述第三力矩分量(M3)的力矩(M4)测定所述带张力(Z),其特征在于,由所述控制装置(11)测定在所述往复升降辊(7)和所述前固定位置(4)之间的所述带件(1)的前带曲线(KA)以及测定在所述往复升降辊(7)和所述后固定位置(5)之间的所述带件(1)的后带曲线(KB),‑所述前带曲线(KA)由所述控制装置(11)如下地测定,即在所述带件(1)中的前弯曲力矩曲线走向(BA)从所述往复升降辊(7)处的最大值(ML)出发,在所述连接线(9)的方向上看在所述前固定位置(4)上直线下降到前最小值(MV),‑所述后带曲线(KB)由所述控制装置(11)如下地测定,即在所述带件(1)中的后弯曲力矩曲线走向(BB)从所述往复升降辊(7)处的所述最大值(ML)出发,在所述连接线(9)的方向上看在所述后固定位置(5)上直线下降到后最小值(MH),‑所述前弯曲力矩曲线走向(BA)和通过所述前带曲线(KA)给出的前曲率曲线走向、以及所述后弯曲力矩曲线走向(BB)和通过所述后带曲线(KB)给出的后曲率曲线走向根据弯曲特性曲线彼此关联,‑所述弯曲特性曲线对于在极限曲率(KEL)之下的所述带曲线(KA,KB)的曲率(K)具有分别相应的弯曲力矩(MB)的到第一极限弯曲力矩(MEL)的直线上升,‑所述弯曲特性曲线对于在所述极限曲率(KEL)之上的所述带曲线(KA,KB)的曲率(K)相对第二极限弯曲力矩变平。
地址 德国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