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产热塑性合成纱之方法及装置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118639 申请公布日期 1989.09.11
申请号 TW076103740 申请日期 1987.06.29
申请人 东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上田邦彦;长谷川胜美;栗山喜行
分类号 D01D1/06;D01D1/08 主分类号 D01D1/06
代理机构 代理人 康伟言 台北巿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恽轶群 台北巿松山区南京东路三段二四八号七楼
主权项 1﹒一种用以生产热塑性合成纱之方法,包括 有自一纺嘴连续向下挤出熔化状态中之纤 维,形成热塑性聚合物,以形成丝纱,冷 却该初纺纱,以及不断卷取冷却纱等步骤 ,其特征为:由初纺纱向下通过该置于纺 嘴下方之一液池来执行该冷却步骤;以及 相对于纱重量,其液体含量减少到20%以 下之冷却纱通过充有加压蒸汽之加热室而 接受热处理后,执行该卷取步骤,该室设 有其大小可容许纱穿过,但大致可防止加 压蒸汽从该室逸出的狭窄之进入及离出道 。 2﹒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合成纱之方法,其中,在液池中开始 纱之拉伸作业。 3﹒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该液池为水池。 4﹒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3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该水池之温度在自 5℃至90℃之范围。 5﹒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4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纱通过水池所需之 时间在0.001秒至0.15秒之范围。 6﹒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在引进加热室中之 前,经冷却之纱含水量,相对于纱重量, 为10%以下。 7﹒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加热室中所充进之 加压蒸汽为饱和蒸汽。 8﹒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7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该饱和蒸汽之压力 不低于0.5kg/cm2G。 9﹒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8项所述用以生产热 塑性纱之方法,其中,饱和蒸汽之压力在 l.0kg/cm2G至3.0kg/cm2G之范围。 10﹒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9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纱通过加热室所 需之时间在0.0005秒至0.15秒之范围。 11﹒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在加热室下游阶 段处之纱卷取速度在2500m/min至6000m/- min之范围。 12﹒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1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在加热室之下游 阶段处之纱卷取速度在3000m/min至6000- m/min之范围。 13﹒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沿垂直于加热室 之纵轴线之平面上之加热室之径路之横断 面不超过4.0mm2。 14﹒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3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沿垂直于加热室 之纵轴线之平面上之加热室之径路之横断 面在0.02mm2至4.0mm2之范围。 15﹒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在加热室之下游 阶段处组成该纱之个别一丝之厚度不小于 25丹尼。 16﹒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5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方法,其中,在加热室之下游 阶段处组成该纱之个别一丝之厚度在25丹 尼至250丹尼之范围。 17﹒用以由纤维形成热塑性聚合物主产热塑 性纱之一种装置,包含: (a)一纺嘴,用以抽出在熔化状态中之热 塑性聚合物成纱; (b)一纺纱导管,置于纺嘴之下端邻近; (c)一容器,用以接受液体于其中,置于 纺纱导管下方,具有对纺纱导管开放之一 上表面,并在其底部设有出纱道; (d)一加热室,充以加压蒸汽,置于自容 器之出纱道放出之移行纱之径路中,并在 一端处设有一进入道,供移行纱进入加热 室中之用,并在另一端处设有一离出道, 供移行纱放出加热室之用;及 (e)用以卷取自加热室放出之纱之装置。 18﹒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液体容器之出纱 道设有一孔,该孔连接至一第一导管,用 以横向注射加压空气于出纱道上,并设有 另一孔,连接至第二导管,用以接收并排 出自第一导管射出而与移行纱所放出之雾 混合之空气。 19﹒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沿垂直于加热室 之进入道及离出道之纤轴线之平面上之该 二道之横断面各不超过4.0mm2。 20﹒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9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沿垂直于加热室 之该二道之纵轴线之平面上之该二道之横 断面在0.02mm2至4.0mm2之范围。 21﹒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9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沿包含加热室之 该二道之纵轴线在内之平面上之该二道之 长度各在1cm至10cm之范围。 22﹒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加热室置于一对 旋转滚子之间,滚子与移行纱相接触。 23﹒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该容器中设有溢 流管,用以维持液体表面于预定高度。 24﹒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233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溢流管之上开放 端之高度可以调整。 25﹒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容器之出纱道由 管形套筒之内周中所设之纵槽构成,此内 周与以可拆离式插入套筒中之一插塞之外 周紧密接合。 26﹒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25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该容器中设有漏 斗形盘于容器之出纱道前面。 27﹒根据请求专利部份第17项所述用以生产 热塑性纱之装置,其中,加热室之进入及 离出道各由一管形套筒之内周中所设之一 纵向长槽构成,该内周与以可拆离式插进 套管中之一插塞之外周紧密接合。图示简单说明: 第1图为本发明方法之代表性实施例之 概要侧视图; 第2图为本发明方法之另一实施例之相 似图; 第3图为适用于本发明方法上之一液体 容器之侧断面图; 第4图为沿第3图之线A-A上所取之 断面图; 第5图为适用于本发明方法上之一加热 室之侧断面图;及 第6图为沿第5图之线B-B上所取之 横断面图。
地址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