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RFID标签反碰撞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FID标签反碰撞控制方法,在研究分析跳跃式动态树形反碰撞算法和ID预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标签碰撞确定性解决方法——分组动态ID预测算法(Grouping Dynamic IPA,GDIPA);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阅读器向标签发出一次问询命令,在碰撞的情况下,有可能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算法采用标签分组识别,阅读器与标签数据动态传输的方法来实现;分组动态ID预测算法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有效服务率,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通信量,表现出了优越的性能;本方法是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一种RFID反碰撞控制方法。
申请公布号 CN10132491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0.11.10
申请号 CN200810029579.9 申请日期 2008.07.18
申请人 广东工业大学 发明人 程良伦;刘洪涛;林伟勇;古连华
分类号 G06K7/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6K7/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代理人 林丽明
主权项 一种RFID标签反碰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1)阅读器发送Active指令Request(R_prefix2,L+1),请求符合要求的标签应答;步骤2)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接收到指令后,比较自身T_prefix是否与Active指令的R_prefix2相等,如果是,则响应;否则继续等待Active指令;步骤3)阅读器接收标签的返回信息,如果无标签响应,转到步骤8);如果只有一个标签响应,识别这个标签,进一步处理后发送Quiet指令,然后转到步骤8);如果碰撞,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R_prefix2=0,则直接识别全“1”和全“0”两个标签,对他们处理后,转到步骤8);否则转到步骤4);步骤4)统计Ncb、Nc、N1和Nr的值:Ncb:是T_prefix的值,它表示标签ID中比特“1”的个数;Nc:表示阅读器所接收到的数据中,发生碰撞的总位数;N1:表示在阅读器所收到的数据中,已经识别出来的比特“1”的个数;Nr:表示标签ID中还没有被识别的比特“1”的个数;①如果Nr=1或者Nr=Nc-1,直接识别Nc个标签;如果采用了JDS算法,且R_prefix1不等于2L-1,则采用回跳策略产生下一次Request指令,转步骤6);否则转到步骤8);②如果Nr≠1且Nr≠Nc-1,转到步骤5);步骤5)采用JDS算法,阅读器将当前的R_prefix1压入堆栈,如果是Active指令后的第一次采用JDS算法,则把2L-1压入堆栈,然后根据碰撞的数据产生下一个Request指令,也即将R_prefix1值中最高碰撞位x置0,高于该位的值不变,得到新的R_prefix1值,形成下一次Request指令Request(R_prefix1,x);步骤6)处于激活状态的标签收到Request指令后,比较自身ID的L-1~x位是否小于等于R_prefix1,符合则响应,否则继续保持活动状态;步骤7)阅读器收到标签的返回数据,检测是否有碰撞:①如果没有碰撞,就直接识别标签,并检查R_prefix1是否等于2L-1,如果是,转到步骤(8);否则,采用回跳策略,产生下一次Request指令转步骤6);②如果发生碰撞,转到步骤4);步骤8)R_prefix2加1,如果溢出,识别过程结束,否则转到步骤1);其中:激活指令Active:指令格式为“Active(R_prefix2)”,假设标签ID的长度为L,R_prefix2需占log2 L个比特;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收到此指令后,比较自身的T_prefix是否与R_prefix2相等,如果是则响应,否则继续保持准备状态;在实际的操作中,为了使标签识别这两种指令,文中采用“Request(R_prefix2,L+1)”来实现Active指令的功能;标签只需检测Request指令的第二个参数是否为L+1,便可区分Active和Request指令;请求指令Request:该指令带有两个参数,格式为“Request(R_prefix1,x)”;假设标签ID的长度为L,x可以取[0~L]的任意值,占log2 L+1个比特值;x的作用与JDS算法问询指令中的“x”相似,表示标签ID发生碰撞的最高位的下标,标签ID的下标为0~L-1,;处于活动状态的标签收到该指令后,比较自身ID的L-1~x位是否小于或等于R_prefix1,如果是则应答,否则不应答;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不应答;静默指令Quiet:对已经识别并处理的标签发送Quiet指令,使标签进入静默状态。
地址 51000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