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中华绒螯蟹蟹苗的高产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华绒螯蟹蟹苗的高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池建设、进水消毒、亲蟹挂篓布苗、饵料投喂和水质、水温调控步骤。本发明的高产培育方法中的育苗池建设合理,通过将育苗池设置成南北走向的长形,在早晨和傍晚的时候,幼体不会出现高密度集群,大大提高幼体成活率。采用轮虫活体作为饵料,水质不易恶化,换水量大大减少。能够实现提前育苗出苗,与常规土池育苗相比,能够提前20多天出苗,满足部分地区对早苗的需求;并且由于提前育苗,自然界的水温较低,许多病原微生物还没有复苏,这就大大减轻了疾病防控的难度。
申请公布号 CN10430410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8
申请号 CN201410500755.8 申请日期 2014.09.26
申请人 盐城工学院 发明人 黄金田;吕富;乔帼;刘飞;王峰;唐玉江;朱平;沈永龙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代理人 殷红梅;徐永雷
主权项 中华绒螯蟹蟹苗的高产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育苗池建设:建设南北走向的长形育苗池,在育苗池上搭设塑料大棚(用竹竿搭成棚架,架上覆盖塑料薄膜),育苗池内按0.8~1个/ m<sup>2</sup>的比例配增氧气头;b、进水消毒:育苗池在亲蟹挂篓布苗前20天开始进水,进水的水质要求要符合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89,盐度为18~25‰,pH为8.1~8.6;在2月中旬,用敌百虫和漂白粉对水体进行消毒,敌百虫按2g/m<sup>3</sup>施用,漂白粉按80g/m<sup>3</sup>施用;调节育苗池水温,到亲蟹挂篓布苗时水温达到17~18℃;c、亲蟹挂篓布苗:当塑料大棚内的育苗池水温稳定在17~18℃之间时,选用2两以上的抱卵蟹作为亲蟹,用蟹笼按每亩布120只~150只的比例进行布苗,亲蟹在入笼前要进行蟹体消毒,布苗在晚间进行,布苗时育苗池平均水深为2.0~2.2m,布苗密度为 4万~6万尾/ m<sup>3</sup>,一旦达到密度后,立即将亲蟹移出;d、饵料投喂:在第1~2天期间,投喂虾片和酵母,每天投喂2次,每次投虾片60g/亩,酵母80g/亩;之后主要投喂轮虫,每天投2~3次,投喂量以观察幼体水体中的存量而定,随着蟹苗的发育阶段逐日酌增,3~10天期间,育苗池内轮虫日投喂密度为1000~2000个/L;11~18天期间,轮虫日投喂密度为3000~4500个/L;e、水质、水温调控:在Z5期以后的育苗后期,控制水质,将池水中氨氮控制在0.02mg/l,pH控制在8.2~8.5;用遮阳或通风的办法将水温控制在22~24℃。
地址 224051 江苏省盐城市建军东路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