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本发明通过对温度调节棒、功率补偿棒和停堆棒的数量设置,并进行合理分组,并对各个控制棒的空间位置进行优化,实现了在采用61束控制棒,不增加压力容器顶盖开孔数量的情况下,为177堆芯提供了足够的停堆裕量,停堆裕量满足年换料及18个月换料的安全需求。
申请公布号 CN10495249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9.30
申请号 CN201510238451.3 申请日期 2015.05.12
申请人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发明人 陈长;李庆;刘启伟;李向阳;周金满;吴磊;于颖锐;王丹
分类号 G21C3/328(2006.01)I 主分类号 G21C3/328(2006.01)I
代理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代理人 刘哲源
主权项 一种177堆芯的控制棒分布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61束控制棒;61束控制棒分为8组,分别为R组、G1组、G2组、N1组、N2组、SA组、SB组和SC组;其中 ,R组为温度调节棒,G1组、G2组、N1组和N2组为功率补偿棒,SA组、SB组和SC组为停堆棒;R组包括分别对应第2列第8行、第6列第6行、第6列第10行、第8列第2行、第8列第14行、第10列第6行、第10列第10行、第14列第8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G1组包括分别对应第4列第8行、第8列第4行,第8列第12行、第12列第8行的燃料组件的4束控制棒;G2组包括分别对应第4列第6行、第4列第10行、第6列第4行、第6列第12行、第10列第4行、第10列第12行、第12列第6行、第12列第10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N1组包括分别对应第4列第4行、第4列第12行、第6列第8行、第8列第6行、第8列第10行、第10列第8行、第12列第4行、第12列第12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N2组包括分别对应第2列第6行、第2列第10行、第6列第2行、第6列第14行、第10列第2行、第10列第14行、第15列第6行、第15列第10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SA组包括分别对应第3列第5行、第3列第11行、第5列第3行、第5列第13行、第8列第8行、第11列第3行、第11列第13行、第13列第5行、第13列第11行的燃料组件的9束控制棒;SB组包括分别对应第3列第7行、第3列第9行、第7列第3行、第7列第13行、第9列第3行、第9列第13行、第13列第7行,第3列第9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SC组包括分别对应第5列第5行、第5列第11行、第7列第7行、第7列第9行、第9列第7行、第9列第9行、第11列第5行、第11列第11行的燃料组件的8束控制棒;G1组和G2组由灰体控制棒构成,其余组由黑体控制棒构成。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三段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