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小型船用易安装的升降装置
摘要 一种小型船用易安装的升降装置。它主要包括升降部分和安装部分,其特征安装部分由左、右夹头、左、右支架杆、锁紧件及底座板构成,锁紧件由其上设上长腰圆形孔的上调节板条、其上设下长腰圆形孔的下调节板条及上、下调节板条交叉叠加后的上、下长腰圆形孔相对处的带螺母的调节螺钉构成。升降部分由上板、下板、左导轨、右导轨及升降机构形成,升降机构由左起升驱动块、右起升驱动块组件、左前上、下起升杆、左后上、下起升杆、右前上、下起升杆、右后上、下起升杆、丝杆及输出轴上带联轴器的步进电机构成,右起升驱动块组件由右起升驱动块、滚动轴承、轴套及法兰盖构成。升降部分下板固定在安装部分底座板上。本实用新型适宜河道中小型船上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204661237U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9.23
申请号 CN201520159876.0 申请日期 2015.03.20
申请人 上海海洋大学 发明人 张丽珍;雷义洪;康剑梁;李俊;杨佺;顾陆英;勾艳鹏
分类号 B66F7/06(2006.01)I 主分类号 B66F7/06(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代理人 瞿承达
主权项 一种小型船用易安装的升降装置,它包括安装部分(1)和升降部分(2), 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分(1)由左、右夹头(11、12)、左、右支架杆(13、14)、锁紧件(15)及底座板(16)所形成,所述左夹头(11)为槽口向内的槽钢,所述左夹头(11)上端面前端部处设有带左前螺栓(111)的内螺纹孔,后端部处设有带左后紧定螺钉(112)的内螺纹孔,所述右夹头(12)为槽口向内的槽钢,所述右夹头(12)上端面前端部处设有带右前螺栓(121)的内螺纹孔,后端部处设有带右后紧定螺钉(122)的内螺纹孔,所述左支架杆(13)的前、后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左前、后装配孔(131、132),所述左支架杆(13)的前端部处还设有一左中装配孔(133),所述右支架杆(14)的前、后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右前、后装配孔(141、142),所述右支架杆(14)的前端部处还设有一右中装配孔(143),所述锁紧件(15)呈“X”形状,所述锁紧件(15)由其上设有上长腰圆形孔(1511)的上调节板条(151)、其上设有下长腰圆形孔(1521)的下调节板条(152)及上、下调节板条(151、152)交叉叠加后的上、下长腰圆形孔(1511、1521)相对处的带螺母的调节螺钉(153)所构成,所述底座板(16)上的后左、右角处分别设有一后左、右内螺纹孔(161、162),所述底座板(16)上的前中部处分布有安装孔(163),所述底座板(16)上的后中部处还设有一安装孔(164),所述底座板(16)上的后中部处所设的安装孔(164)内串装有一带螺母的长螺栓(165),所述左、右支架杆(13、14)的前端端部处各所设的左、右前装配孔(131、141)分别与所述底座板(16)上的后左、右角处各所设的后左、右内螺纹孔(161、162)处均由螺栓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左、右支架杆(13、14)的后端端部处各所设的左、右后装配孔(132、142)分别与所述左、右夹头(11、12)上端面前端部处各所设的内螺纹孔处均由左、右前螺栓(111、121)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左、右支架杆(13、14)的前端部处各所设的左、右中装配孔(133、143)处分别与上、下调节板条(151、152)上各所设的上、下长腰圆形孔(1511、1521)的后端端部处由螺栓及螺母形成联接固定,所述升降部分(2)由上板(21)、下板(22)、左导轨(23)、右导轨(24)及升降机构(25)所形成,所述上板(21)上的左、右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上左、右导轨孔(211、212),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左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呈“L”字形状的且下端部处还各设有一纵向的内螺纹孔的上左前、后起升杆座(213、214),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右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呈“L”字形状的且下端部处还各设有一纵向的内螺纹孔的上右前、后起升杆座(215、216),所述下板(22)上的左、右端端部处分别设有一下左、右导轨孔(221、222),所述下板(22)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下左导轨孔(221)处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左上、下法兰座(2211、2212),所述下板(22)上的右端端部处所设的下右导轨孔(222)处的上、下端面上分别固定有一右上、下法兰座(2221、2222),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左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呈倒“L”字形状的且上端部处还各设有一纵向的内螺纹孔的下左前、后起升杆座(223、224),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右端部处分别设有一呈倒“L”字形状的且上端部处还各设有一纵向的内螺纹孔的下右前、后起升杆座(225、226),所述下板(22)上的后中部处还分布有安装孔(227),所述左导轨(23)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左导轨(23)上端端部穿过所述下板(22)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左下法兰座(2212)、下左导轨孔(221)及左上法兰座(2211)并与所述上板(21)上的左端端部处所设的上左导轨孔(211)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24)呈圆柱体形状,所述右导轨(24)上端端部穿过所述下板(22)的右端端部处所设的右下法兰座(2222)、下右导轨孔(222)及右上法兰座(2221)并与所述上板(21)上的右端端部处所设的上右导轨孔(212)形成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5)由左起升驱动块(251)、右起升驱动块组件(252)、左前上、下起升杆(2531、2532)、左后上、下起升杆(2533、2534)、右前上、下起升杆(2541、2542)、右后上、下起升杆(2543、2544)、丝杆(255)及输出轴上带联轴器(256)的步进电机(257)所构成,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内侧壁上的中部处设有一与丝杆(255)上的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孔(2511),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前、后端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带内螺纹的前、后盲孔(2512、2513),所述右起升驱动块组件(252)由右起升驱动块(2521)、滚动轴承(2522)、轴套(2523)及法兰盖(2524)构成,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设有一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的内底面上的中部处设有一与丝杆(255)右端部处相配的丝杆孔(25212),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边缘旁均布有带内螺纹的盲孔(25213),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前、后端壁上的中部处分别设有一带内螺纹的前、后盲孔(25214、25215),所述法兰座盖(2524)外端面上均布有与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边缘旁所均布的带内螺纹的盲孔(25213)相对的孔(25241),所述左前上、下起升杆(2531、2532)的上、下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一孔,所述左前上起升杆(2531)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左前下起升杆(2532)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重叠后且由螺栓和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前端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带内螺纹的前盲孔(2512)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左前上起升杆(2531)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左端部处所设的呈“L”字形状的上左前起升杆座(213)的下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左前下起升杆(2532)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左端部处所设的呈倒“L”字形状的下左前起升杆座(223)上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左后上、下起升杆(2533、2534)的上、下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一孔,所述左后上起升杆(2533)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与所述左后下起升杆(2534)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重叠后且由螺栓和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后端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带内螺纹的后盲孔(2513)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左后上起升杆(2533)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左端部处所设的呈“L”字形状的上左后起升杆座(214)下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左后下起升杆(2534)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左端部处所设的呈倒“L”字形状的下左后起升杆座(224)上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前上、下起升杆(2541、2542)的上、下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一孔,所述右前上起升杆(2541)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与所述右前下起升杆(2542)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重叠后且由螺栓和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前端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带内螺纹的前盲孔(25214)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前上起升杆(2541)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右端部处所设的呈“L”字形状的上右前起升杆座(215)下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前下起升杆(2542)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右端部处所设的呈倒“L”字形状的下右前起升杆座(225)上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后上、下起升杆(2543、2544)的上、下端端部处均分别设有一孔,所述右后上起升杆(2543)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与所述右后下起升杆(2544)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处重叠后且由螺栓和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后端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带内螺纹的后盲孔(25215)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后上起升杆(2543)的上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上板(21)下端面的右端部处所设的呈“L”字形状的上右后起升杆座(216)下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右后下起升杆(2544)的下端端部处所设的孔与所述下板(22)上端面的右端部处所设的呈倒“L”字形状的下右后起升杆座(226)上端部处所设的纵向的内螺纹孔处由螺栓形成联接转动,所述丝杆(255)的左端部上串装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并与所述左起升驱动块(251)内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与丝杆(255)上的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孔(2511)形成滑动联接,所述丝杆(255)的右端部上串装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滚动轴承(2522)、轴套(2523)及法兰座盖(2524),所述滚动轴承(2522)置于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的内底面处,且所述滚动轴承(2522)的内圈与所述丝杆(255)的右端部处形成固定联接,所述轴套(2523)左端面与所述滚动轴承(2522)的内圈形成接触联接,并与所述丝杆(255)的右端部处形成固定联接,所述法兰座盖(2524)装配在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内处,且由螺栓穿过所述法兰座盖(2524)外端面上所均布的孔(25241)并与所述右起升驱动块(2521)外侧壁上的中部处所设的呈圆柱形状的凹槽(25211)边缘旁所均布的带内螺纹的盲孔(25213)处形成联接固定,同时所述法兰座盖(2524)左端面与所述滚动轴承(2522)的外圈形成接触联接,所述丝杆(255)的右端端部处与所述步进电机(257)输出轴上的联轴器(256)形成固定联接,所述升降部分的下板(22)下端面的后中部处置于所述安装部分(1)的底座板(16)上的前中部处上,所述升降部分的下板(22)上的后中部处所分布的安装孔(227)与所述安装部分(1)的底座板(16)上的前中部处所分布的安装孔(163)相对,并由螺栓及螺母形成联接固定。
地址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999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