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肋梁及其施工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肋梁及其施工工艺,所施工波形钢腹板组合肋梁包括下翼缘板、上翼缘板和支撑于下翼缘板与上翼缘板之间的波形钢腹板;下翼缘板内布设有预应力体系,预应力体系包括中部预应力结构和两个侧部预应力结构;其施工工艺包括步骤:一、预应力体系与波形钢腹板布设安装;二、下翼缘板施工:201、下翼缘板部分节段中部混凝土浇筑及第一次预应力张拉;步骤202、下翼缘板剩余部分混凝土浇筑及第二次预应力张拉;对下翼缘板施工之前、下翼缘板施工过程中或待下翼缘板施工完成后,施工上翼缘板。本发明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施工成型的波形钢腹板组合肋梁受力合理、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混凝土肋梁存在的多种问题。
申请公布号 CN10386668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9.16
申请号 CN201410138480.8 申请日期 2014.04.08
申请人 湖南大学;西安公路研究院;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发明人 李立峰;袁卓亚;石雄伟;侯嘉庆;周聪;柯亮亮;许冰;雷丹;冯威;田丞
分类号 E01D2/02(2006.01)I;E01D21/00(2006.01)I;E01D101/28(2006.01)N 主分类号 E01D2/02(2006.01)I
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景丽娜
主权项 一种波形钢腹板组合肋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翼缘板(3)、位于下翼缘板(3)上方的上翼缘板(2)和支撑于下翼缘板(3)与上翼缘板(2)之间的波形钢腹板(1),所述上翼缘板(2)和下翼缘板(3)均沿所施工桥梁的纵桥向进行水平布设,所述下翼缘板(3)为现浇混凝土板且其与上翼缘板(2)通过波形钢腹板(1)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波形钢腹板(1)底部与下翼缘板(3)之间通过下剪力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所述下翼缘板(3)内布设有预应力体系,所述预应力体系包括布设在下翼缘板(3)中部的中部预应力结构和两个分别布设在下翼缘板(3)左右两侧的侧部预应力结构,两个所述侧部预应力结构呈左右对称布设,所述中部预应力结构和两个所述侧部预应力结构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侧部预应力结构包括一道或多道布设在下翼缘板(3)内的第一通长预应力筋(4‑1),多道所述第一通长预应力筋(4‑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通长预应力筋(4‑1)由前至后贯穿下翼缘板(3)且其处于下翼缘板(3)内的长度为L,其中L为下翼缘板(3)的纵桥向长度;所述第一通长预应力筋(4‑1)沿下翼缘板(3)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中部预应力结构为第一预应力结构或第二预应力结构;所述第一预应力结构包括多道第二预应力筋(4‑2)和多道第三预应力筋(4‑3),多道所述第二预应力筋(4‑2)和多道所述第三预应力筋(4‑3)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预应力筋(4‑2)和第三预应力筋(4‑3)处于下翼缘板(3)内的长度均为0.6L~0.7L;所述第二预应力筋(4‑2)和第三预应力筋(4‑3)均沿下翼缘板(3)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第二预应力筋(4‑2)的前端位于下翼缘板(3)一侧端部且其后端埋设于下翼缘板(3)内,所述第三预应力筋(4‑3)的后端位于下翼缘板(3)另一侧端部且其前端埋设于下翼缘板(3)内;所述第二预应力筋(4‑2)的前端为张拉端,所述第三预应力筋(4‑3)的后端为张拉端;所述第二预应力结构包括多道第四预应力筋(4‑4)和多道第五预应力筋(4‑5),多道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和多道所述第五预应力筋(4‑5)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下翼缘板(3)由前端节段、后端节段和连接于所述前端节段与所述后端节段之间的中部节段连接而成,所述前端节段、所述中部节段和所述后端节段沿下翼缘板(3)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中部节段的长度L1=0.6L~0.7L,多道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和多道所述第五预应力筋(4‑5)均布设在所述中部节段内;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和第五预应力筋(4‑5)处于所述中部节段内的长度均为0.6L1~0.7L1;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和第五预应力筋(4‑5)均沿下翼缘板(3)的长度方向进行布设;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的前端位于所述中部节段一侧端部且其后端埋设于所述中部节段内,所述第五预应力筋(4‑5)的后端位于所述中部节段另一侧端部且其前端埋设于所述中部节段内;所述第四预应力筋(4‑4)的前端为张拉端,所述第五预应力筋(4‑5)的后端为张拉端。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1号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