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对虾与多鳞鱚高位池混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虾与多鳞鱚的高位池混养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多鳞鱚是一种广温广盐、以浮游动物为主饵的杂食性鱼类,在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或地膜边坡、面积为1至10亩,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进行高密度高产出养殖的高位池中,与对虾进行混养。本发明利用多鳞鱚的食性,填补对虾高位池养殖中后期养殖系统中食物链的生态位,动态调控养殖系统中微藻和浮游动物的平衡,有利于高位池的水质调控,降低对虾发病率,从而高效利用池塘空间,提高单位产出和效益。本发明适用于对虾高位池养殖,同时为多鳞鱚的规模化养殖拓展了空间,对海水养殖结构调整具有深远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487202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9.02
申请号 CN201510309364.2 申请日期 2015.06.09
申请人 广东海洋大学 发明人 杜涛;孙成波;黄海立;黄洋;周银环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李慧
主权项 一种对虾与多鳞鱚高位池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为如下具体步骤:(1)选择高位池,把池塘里的水排干后,进行干法消毒;所述高位池是指:位于潮间带以上,水泥或地膜边坡,面积为0.07~0.67 hm<sup>2</sup>,配备中间排污、海水处理和增氧设施的池塘;所述干法消毒是指:池塘里的水排干后,每公顷用225~450kg的生石灰进行消毒;(2)蓄水,培养生物饵料;所述蓄水是指:抽取过滤过的海水,使水位达到1.5m;所述培养生物饵料是指:每公顷用15~30kg的尿素、1.5~3.0kg的过磷酸钙进行基础生物饵料的培养;(3)种苗投放;所述种苗投放是指:当水体中基础生物饵料大量生长时,投放0.8~1.0cm大小的对虾种苗75~300万尾/ hm<sup>2</sup>;投放对虾种苗20~30天后,投放2~3cm大小的多鳞鱚种苗3~6万尾/ hm<sup>2</sup>;(4)日常管理;根据对虾种类、规格投喂相应的全人工配合饲料,投饵量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因素确定,在对虾体长1~3cm的养殖前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8~10%,对虾体长3~10cm的养殖中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5~7%,对虾体长大于10cm的养殖后期,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3~4%,每天多次投喂,晚间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60~70%;不用专门投喂多鳞鱚饲料;每天排污4次,并增添新水;高温或低温季节适当增加注水次数,并提高水位至1.7~2.0m;(5)捉捕、收获:经90天以上养殖,将对虾采用地笼捕虾方法收获,多鳞鱚则排水捕捉。
地址 524000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岩东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