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水流反向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水流反向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属于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领域。将水流装置预设于回灌池入渗介质一定深度处,将清水注入堵塞介质下部,利用压力使水流形成自下而上的反向流动,破坏入渗介质的表面堵塞层,并将滞留于介质内部的悬浮颗粒物携带到介质外部,同时通过在入渗介质表面进行水流冲刷,将悬浮物颗粒随介质表面的冲刷水流带离回灌区。通过该方法对悬浮物堵塞进行治理,可以将入渗介质渗透系数恢复至初始值的95%左右,且治理效果持久,成本低廉,自动化程度高。
申请公布号 CN10354134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12
申请号 CN201310547315.3 申请日期 2013.11.0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杜新强;房云清;侯嘉维;冶雪艳
分类号 E02D3/10(2006.01)I 主分类号 E02D3/10(2006.01)I
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代理人 魏征骥
主权项 一种基于水流反向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一)建立基于水流反向循环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悬浮物堵塞治理装置建造回灌池主体,其深度为1~1.5m,在回灌池主体内人工铺设填滤料,颗粒粒径0.5~2.0mm,在回灌池主体边上建造积淤坑,其深度为1m,在地面泵站内设置加压泵,表面冲刷管道、反向冲刷管道和水流顶托管道采用硬质厚壁PVC管,公称外径90mm,各管道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加压泵连接,反向冲刷管道埋深范围为12.5~30cm,水流顶托管道较反向冲刷管道深10~20cm;在反向冲刷管道上表面一侧钻出排水孔一,在水流顶托管道上表面一侧钻出排水孔二,该排水孔一、排水孔二采用圆孔,按矩阵排列,孔径为20mm,孔的间距为孔径的1~2倍,在反向冲刷管道或水流顶托管道打孔部分外缠防堵塞滤网,该防堵塞滤网采用塑料网,该防堵塞滤网网眼宽度是:均质粗砂填滤料:t=1.5d<sub>50</sub>~2d<sub>50</sub>非均质粗砂填滤料:t=d<sub>30</sub>~d<sub>40</sub>式中:t——网眼宽度mm;d<sub>30</sub>、d<sub>40</sub>、d<sub>50</sub>——为筛分中能通过网眼的颗粒其累计重量占试验样权重分别为30%、40%、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在防堵塞滤网外缠绕护条,该护条采用不锈钢丝绳;反向冲刷管道或水流顶托管道排布间距L<sub>1</sub>,与反向冲刷管道或水流顶托管道相邻排水孔单元中心间距L<sub>3</sub>相等:<maths num="0001" id="cmaths0001"><math><![CDATA[<mrow><msub><mi>L</mi><mn>1</mn></msub><mo>=</mo><msqrt><mn>2</mn></msqrt><mi>R</mi></mrow>]]></math><img file="FDA0000643035980000011.GIF" wi="206" he="93" /></maths>L<sub>2</sub>为位于边缘的反向冲刷管道或水流顶托管道与回灌池主体边壁间距,取值:<maths num="0002" id="cmaths0002"><math><![CDATA[<mrow><msub><mi>L</mi><mn>2</mn></msub><mo>=</mo><mfrac><mn>1</mn><mn>2</mn></mfrac><msub><mi>L</mi><mn>1</mn></msub></mrow>]]></math><img file="FDA0000643035980000012.GIF" wi="194" he="127" /></maths>R为排水孔单元最大影响半径,可通过场地实验决定,(二)、开启表面冲刷管道、反向冲刷管道和水流顶托管道后,顶托水流使反向冲刷管道和水流顶托管道之间形成局部饱和状态,保证反向冲刷水流向上运动,将悬浮物自填滤料中冲刷出来,同时利用介质表面冲刷水流以及回灌池主体表面坡度将悬浮物带离回灌区,浑浊水流进入积淤坑。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