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循环能源驱动的充氧机补充氧气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布了循环能源驱动的充氧机补充氧气方法,其包括沼气发酵系统、充氧机,沼气发酵系统的导气管连接充氧机的供气通道;解决管道型沼气不能有效的促进发酵原料均匀分布以及管道内阻塞的问题,通过拉杆的往复摆动促进发酵原料的均匀分布,以及通过拉动拉杆疏通管道;充氧机的中心阀芯直接驱动左、右活塞的运动,而对比文件中的中心阀芯只是起到调控气体流向的作用,没有充分利用中心阀芯的动力,更加节能。
申请公布号 CN10483240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12
申请号 CN201510256427.2 申请日期 2015.05.20
申请人 张伟伟 发明人 张伟伟
分类号 F04B45/053(2006.01)I;F04B39/10(2006.01)I;C12M1/107(2006.01)I;C02F11/04(2006.01)I;A01K63/04(2006.01)I;A01K97/02(2006.01)I 主分类号 F04B45/053(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循环能源驱动的充氧机补充氧气方法,其步骤包括:发酵原料倒入沼气发酵系统的各个子发酵池的进料端中,由于多个隔板插入发酵池内并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子发酵池,并且隔板的上部设置有排水孔;发酵原料在各个子发酵池内发酵并产生沼气,产生的沼气聚集于各个子发酵池内的储气板中,随着沼液液面上升,发酵效率高的子发酵池中的沼液流入发酵效率低的子发酵池中;当发酵系统内的沼液液面上升至排水管最低点时,随着发酵系统的继续发酵,发酵池内的沼液通过排水管流入水压间中;当子发酵池内发生阻塞时,通过拉动拉杆,带动竖杆在储气板与子发酵池内壁之间的间隙中运动,使得拉杆底部的横杆在子发酵池内往复摆,从而疏通管道;充氧机的调控阀的初始状态为:中心阀芯处于固定套下端的中心位置,调控阀处于固定套上端的中心位置,并且调控轴的左凸起部阻塞第三透气孔,调控轴的右凸起部阻塞第四透气孔;充氧机的供气通道进气端连接子发酵池内储气板顶部的导气管,沼气通过供气通道进入中心凹槽内,并通过设置于中心凹槽底部的若干进气孔进入进气腔室,该进气腔室由调控轴两端凸起部之间的环形凹槽与固定套上端内腔组成;与此同时,调控轴不会完全处于力平衡的状态,所以沼气推动调控轴向一侧移动;当沼气推动调控轴向左侧移动时,调控轴左端内腔通过设置于固定套上端的左端第一左端阀芯上的第一透气孔与第一左端阀芯左端的左排气腔联通,由于左排气腔上端通过左排气孔与左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左排气槽与泵体内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左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做左移动时排出调控轴左端内腔中的空气;调控轴向左端移动时,进气腔室与设置于固定套上端和固定套下端之间的第三透气孔联通;调控轴右端内腔通过设置于固定套上端的右端第一右端阀芯的第二透气孔与第一右端阀芯右端的右排气腔联通,由于右排气腔上端通过右排气孔与右排气槽联通,并且由于右排气槽与泵体的排气通道联通,使得调控轴右端内腔与外界大气相通,调控轴向左移动时,调控轴右端内腔中的空气体积增大,调控轴右端内腔与设置于固定套上端和固定套下端之间的第四透气孔联通;与此同时,进气腔室通过第三透气孔与固定套下端内滑动套接的中心阀芯外侧壁左端的环形左气腔联通,气体进入左气腔中,由于左气腔与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之间通过第五透气孔联通,并且中心阀芯左端的第二左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左端台阶腔内并形成左腔室,使沼气进入左腔内;与此同时,由于中心阀芯外侧壁右端的右气腔通过第六透气孔与中心阀芯的右端台阶联通,并且由于中心阀芯右端的第二右端阀芯插入中心阀芯右端台阶腔中形成右腔室,使得右气腔与右腔室相联通,并且由于右气腔通过第四透气孔与调控轴右端内腔联通,使得右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沼气进入左腔室内,使得左腔室内气压大于右腔室,使得中心阀芯向右移动,与此同时,调控轴继续向左移动,中心阀芯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与之连接的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左连接轴向右移动过程中,带动左活塞右移,使得左活塞与左隔膜片之间的密封腔室气压减小,左隔膜片收缩变形,使得左隔膜片与泵体之间的左输出气腔体积增大,并且使得左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左通气腔体积减小,由于左通气腔与排气通道相联通,左通气腔内减小的空气体积均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出,达到泵体左侧吸收空气的目的;同理,右活塞的右移,右隔膜片伸张变形,使得右隔膜片与泵体之间右输出气腔体积减小,右活塞内侧壁与设置于泵体内的中心体之间的右通气腔体积增大,达到泵体右侧排出空气的目的;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的左端伸出右端收缩,调控轴的左端与向右移动的左活塞相遇,随着沼气不断向左腔室输送,左活塞带动调控轴一起向右移动;当右腔室中气体被完全排出时,左活塞带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至调控轴左端凸起阻塞第三透气孔并且调控轴右端凸起阻塞第四透气孔位置处;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左端与左活塞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调控轴右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气压作用下向右移动,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收缩并且右端伸出;调控轴向右移动过程中,使得进气腔室与第四透气孔相联通,并且固定套上端的左端内腔与第三透气孔相联通,沼气进入右腔室,使得右腔室中的气压增大,从而使得中心阀芯向左移动,并挤压中心左腔室中的气体通过第五透气孔、第三透气孔、第一透气孔以及左排气孔排出,中心阀芯向左移动过程中,驱动左连接轴和右连接轴的移动,并带动左活塞和右活塞的移动,左隔膜片的伸出变形以及右隔膜片的收缩变形,使得左输出气腔体积减小,左通气腔体积增加,达到泵体左侧排出空气目的,与此同时,右输出气腔体积增加,右通气腔体积减小,达到泵体右侧吸收空气目的;右活塞向左移动过程中与调控轴右端相遇,并带动调控轴向左移动,当左腔室中的气体完全排出时,调控轴的左凸起端密封第三透气孔,调控轴右端密封第四透气孔;同理,由于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阻塞,并且调控轴右端与右活塞贴合,并且由于进气腔室内的气压大于调控轴左端气压,使得调控轴在气压作用下向左移动,调控轴向左移动过程中,调控轴左端伸出并且右端收缩;如此往复的运动,实现中心阀芯的左右往复摆动,并实现左右活塞的伸缩,从而达到泵体吸收或者排除空气的目的。
地址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南路绿影新村3号楼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