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发动机冷却水套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气缸体水套和气缸盖水套,气缸盖水套包括分别设在气缸盖排气侧的第一副出水口、第二副出水口和三组冷却液入口,以及设在气缸盖进气侧的三组冷却液出口,每组冷却液入口和相对应的一组冷却液出口对应一个气缸;每个气缸对应一个气缸盖排气道区域和一个气缸盖进气道区域,每个气缸盖排气道区域中部的鼻梁区域上设有冷却水道,在气缸体水套内设有两个隔板,将气缸体水套分隔为排气侧气缸体水套和进气侧气缸体水套,在排气侧气缸体水套的前端设有主进水口,在进气侧气缸体水套前端的底部设有副进水口,在进气侧气缸体水套的后端设有主出水口。本发明能够使发动机各部位冷却均匀。
申请公布号 CN10483231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12
申请号 CN201510116442.7 申请日期 2015.03.17
申请人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玉琦;徐勇;尹强;周锦;唐杰;余洪剑
分类号 F02F1/10(2006.01)I;F02F1/36(2006.01)I 主分类号 F02F1/10(2006.01)I
代理机构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代理人 康海燕;谭小琴
主权项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气缸体水套(1)和气缸盖水套(2),气缸盖水套(2)包括分别设置在气缸盖排气侧的第一副出水口(21)、第二副出水口(22)和三组冷却液入口(25),以及设置在气缸盖进气侧的三组冷却液出口(26),三组冷却液入口(25)与三组冷却液出口(26)一一对应;每组冷却液入口(25)和相对应的一组冷却液出口(26)对应一个气缸;每个气缸对应一个气缸盖排气道区域(24)和一个气缸盖进气道区域(23),每个气缸盖排气道区域(24)中部的鼻梁区域(27)上设有冷却水道(29),每一条冷却水道(29)的一端与同一组冷却液入口(25)相通,每一条冷却水道(29)的另一端通过一排气通道(30)连通,该排气通道(30)与气缸盖水套(2)的最高点相通,排气通道(30)的一端与第一副出水口(21)连通,排气通道(30)的另一端和第二副出水口(22)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气缸体水套(1)内设有两个隔板(14),通过两个隔板(14)将气缸体水套(1)分隔为排气侧气缸体水套(15)和进气侧气缸体水套(16)两部分,在排气侧气缸体水套(15)的前端设有主进水口(11),在进气侧气缸体水套(16)前端的底部设有副进水口(12),在进气侧气缸体水套(16)的后端设有主出水口(13);当冷却液温度较低时,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小循环,冷却液从气缸体水套(1)的主进水口(11)进入排气侧气缸体水套(15),冷却液充分混合后从气缸盖水套(2)的冷却液入口(25)进入气缸盖水套(2),在气缸盖排气道区域(24)流动带走燃油燃烧释放的热量,然后经冷却水道(29)将冷却液引入鼻梁区域(27),对鼻梁区域(27)进行冷却后进入排气通道(30),最后经气缸盖水套(2)的第一副出水口(21)和第二副出水口(22)流出发动机;当冷却液温度较高时,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大循环,冷却液分成两路流动:第一路冷却液由气缸体水套(1)的主进水口(11)进入排气侧气缸体水套(15),冷却液充分混合后从气缸盖水套(2)的冷却液入口(25)进入气缸盖水套(2),在气缸盖排气道区域(24)流动带着燃油燃烧释放的热量,然后将冷却液引入火花塞安装孔区域(28)以及经冷却水道(29)引入鼻梁区域(27),对火花塞安装孔区域(28)和鼻梁区域(27)进行冷却,最后流经气缸盖水套(2)的冷却液出口(26)流入进气侧气缸体水套(16)与第二路冷却液混合;第二路冷却液经气缸体水套(1)的副进水口(12)进入进气侧气缸体水套(16)的底部,与第一路冷却液充分混合后经主出水口(13)流出发动机。
地址 400023 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