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
摘要 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是由一条分上、下层车道的区间隧道及双层立体站台构成列车运行空间,占地少、开挖量少。由快车线、站台到发线组成行车、停站上下客分离的线路,改变列车追踪运行,按需自如开行区间快车,减少停站,提高行车密度和旅行速度;用快速自动车钩编组,客流高峰加大编组、以直达或有限停车模式运行,提高运力;客流平峰低峰期减少编组,以站站停模式运行,降低运营成本。车辆用凹底车架结构降低车高和重心,缩小隧道直径;规划不同定员车辆、选用不同编组、各个客流时段采用不同行车模式,获得从1万到9万多单向高峰小时流量阶梯运力,既适应特大城市运量需求,也能降低建造地铁对城市客流规模、人口数量的起点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481673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05
申请号 CN201410751545.6 申请日期 2014.12.10
申请人 谭培炎 发明人 谭培炎
分类号 B61B13/10(2006.01)I 主分类号 B61B13/1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快速区间单洞双层车道地铁,包括①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9)共同构成上下层立体车道结构的区间隧道,②由快车线、站台到发线组成行车、停站上下客分离的轨道线路,③由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④乘客信息牌,⑤列车从到发线出站上线时会车的双保险安全措施,共同组成;其特征是:所述区间隧道是由管片(11)、牛腿管片(10)、路基预制件(9)共同组成的纵向区间隧道;区间隧道每一环支护壁中包含有2件牛腿管片(10)对称分布在隧道的左右两腰,牛腿管片的楔形凸台支承面(20)是朝向上;管片(11)与牛腿管片(10)、牛腿管片(10)与牛腿管片(10)之间是通过螺栓孔和第一手孔(21)用螺栓连接紧固;路基预制件(9)两端的第一下支撑面(37)、第二下支撑面(39)则分别架装在隧道两腰牛腿管片(10)的楔形凸台支承面(20)上,相邻两块路基预制件(9)之间通过螺孔和第二手孔(42)用螺栓连接紧固;路基预制件(9)沿区间隧道纵向铺架后,将隧道分隔成上层道床(8)和下层道床(12);区间隧道铺设的路基预制件(9)上表面浇筑有上层道床(8),管片(11)、牛腿管片(10)和路基预制件(9)衬砌架装后的隧道横截面呈“日”字形状;下层道床(12)上至路基预制件(9)之间的空间(13)是列车下层行车空间,上层道床(8)上至拱顶管片(11)之间的空间(15)是列车上层行车空间;区间隧道两端头设有上下重叠的侧式站台,上层侧式站台和下层侧式站台处于快车线的同一侧;所述到发线设置在站台区域,由用于列车进站的进站渡线(2)、用于停车上下客的停车线(3)和用于列车出站的出站渡线(5)组成;进站渡线(2)和出站渡线(5)对称分布在停车线(3)的两端,到发线始端点(A)和末端点(D)的道岔旁靠在快车线(1)轨道同侧与快车线(1)连接;进站渡线(2)在始端点(A)处布置有一副道岔、出站渡线(5)在末端点(D) 布置有一副道岔,在两副道岔的辙叉心末端接有一段短钢轨,短钢轨端头紧接铺设有一段过渡曲线轨,两条过渡曲线轨与停车线(3)的端头连接点(B)、连接点(C)平滑连接;进站渡线(2)一侧、始端点(A)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同样地,在出站渡线(5)一侧,末端点(D)附近道岔的导曲线轨,部分或全部铺设在隧道内,到发线的始端和末端都有一段钢轨铺设位于隧道内;上下层站台的到发线,在高度方向上互相平行;所述凹底车架构造而成的车辆,该凹底车架侧梁侧面呈两头高、中间下凹形状,两头高部分是侧梁前后两头设置的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中间下凹部分是侧梁的凹底梁(62),凹底梁(62)上平面的车厢地板表面安装有座椅;第一翼梁(60)和第二翼梁(64)的内端头设有圆弧过渡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斜拉梁(61)和第二斜拉梁(63)连接;第一翼梁(60)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导框E,第一导框E的内导框装在第一翼梁(60)与第一斜拉梁(61)的过渡圆弧上,第二翼梁(64)下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导框F,第二导框F的内导框装在第二翼梁(64)与第二斜拉梁(63)的过渡圆弧上;第一导框E和第二导框F架装在轴箱减振系上;所述乘客信息牌,其动态显示如下信息:①.正在候车客流信息,包括去往沿途各站及对应人数、各站依次先后排序;②.正在或即将上客列车的信息,包括去往各站的站名、各车厢的人数;③.即将进站列车的信息,包括预计进站时刻、将去往各站的站名、各车厢人数;④.本站车辆需求计划,包括请求调入列车(空车)的数量、编组数、到达时刻;其他主要大站点车辆需求计划,包括请求调入列车(空车)的数量、编组数、到达时刻;⑤.快车线全线的行车密度;所述列车从到发线出站上线时会车的双保险安全措施,在停车线(3)的列车处于待发状态,首先向控制中心申请上线指令,控制中心根据快车线(1)上的行车密度选择一个离D点最近、前后两车间距符合要求的位置点和时间窗口,给待发列车回复发出上线指令;同时也向在快车线上行驶、与位置点对应的后续列车发出指令,要求后续列车根据自身当前的速度、距D点的距离,在线作出判断:在T秒后D点将被封闭限行并持续t秒,是减速缓行还是原速前行,作出响应执行;这是第一道安全保险措施;待发列车收到指令,经读秒后时间窗口来到,待发列车自动启动上线,以容许速度通过D点后加速行驶,控制中心通过轨旁泄漏电缆检测到上线车的位置信息,并不断将信息发送给后续的限行列车,后续限行列车按预定程序,只有上线车越过D点、转辙机动作使道岔恢复直通常态,并延续一个短暂时间以加速达到某个速度,后续列车才能通过D点警冲标,否则,哪怕t秒计时已经结束,后续限行列车也不能通过D点警冲标;这是第二道安全保险措施。
地址 412003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宋家桥大力新村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