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城乡污染水体污染源生态拦截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乡污染水体污染源生态拦截技术,以解决开放性的污染水体外源污染的拦截问题及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问题,通过在(1)在河道污染源入口段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两道污染源生态拦截墙形成拦截区;(2)在拦截区内的河道两侧,设置生态浮岛;(3)向拦截区内投放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来净化水体;(4)向拦截区内投放水生动物来净化水体。从而提升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同时达到优化景观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366370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8.05
申请号 CN201310487701.8 申请日期 2013.10.18
申请人 浙江绿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尚侃;汤江武;庄旭超;叶诺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C02F3/3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尉伟敏
主权项 一种城乡污染水体污染源生态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措施:(1)在河道污染源入口段沿河道长度方向设置两道污染源生态拦截墙,两道污染源生态拦截墙间隔距离100‑200米,两道污染源生态拦截墙之间形成拦截区;(2)在拦截区内的河道两侧,每隔5‑10米交替设置生态浮岛,生态浮岛占拦截区面积的5%‑20%;(3)向拦截区内投放复合酶和复合微生物来净化水体,复合酶的投加量为0.01‑0.05g/m<sup>3</sup>,复合微生物的投加量为5‑8g/m<sup>3</sup>;(4)向拦截区内投放水生动物来净化水体,水生动物投放量为每1000m³水体中,投放15‑25kg;所述污染源生态拦截墙的宽度与河道宽度相配,污染源生态拦截墙沿河道长度方向的长度在2‑10米;所述污染源生态拦截墙包括生态浮岛、生态基和立体人工水草,生态浮岛分别设置在河道两侧,生态基设置于生态浮岛之间的河道底部,所述生态基由间隔设置的多排生态基单体组成,生态基单体竖直设置,每个生态基单体底部卷绕形成套筒,套筒内装填重物,立体人工水草设于相邻的两排生态基单体之间,立体人工水草的下端设有套筒,套筒内装填重物;立体人工水草单体为圆柱体,直径为5‑10cm,高度0.5‑4米;生态基单体高1‑3m,宽1‑2m,厚2‑4mm;所述复合酶由30‑55%的蛋白酶、20‑30%的淀粉酶、15‑20%的脲酶和10‑20%的纤维素酶构成;所述复合微生物由35‑45%的沼泽红假单胞菌、20‑30%的枯草芽孢杆菌、10‑20%的蜡状芽孢杆菌和15‑25%干酪乳杆菌组成。
地址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398号东方通信大厦1704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