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考虑负荷转移通道的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
摘要 一种考虑负荷转移通道的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其包括确定区域、调研收资:确定规划区域,并收集规划区域内配电网现状资料;配电网接线方式分析;配电网负荷转移通道分析;典型供电模式适应性分析;配电网协调性分析;判断供电能力是否达到最大等步骤。本发明效果:本方法协调配电网各电压等级综合考虑负荷转移通道,提出适合区域配电网的典型供电模式,有利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电网安全可靠水平、延缓电网投资、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因此本方法更为科学、全面。本方法为配电网规划人员进行配电网投资提供了有益参考,为日后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方法易于掌握与操作。
申请公布号 CN10480958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29
申请号 CN201510223218.8 申请日期 2015.05.05
申请人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发明人 王哲;梁群;刘树勇;徐晶;张晓光;谢秦;崔荣靖;李娟;刘冬梅;刘英英
分类号 G06Q10/06(2012.01)I;G06Q50/06(2012.01)I 主分类号 G06Q10/06(2012.01)I
代理机构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代理人 庞学欣
主权项 一种考虑负荷转移通道的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考虑负荷转移通道的配电网协调规划方法包括按顺序执行的下列步骤:步骤1)确定区域、调研收资:确定规划区域,并收集规划区域内配电网现状资料;步骤2)配电网接线方式分析:利用上述资料分析配电网三个层级的接线方式,得到三个层级每种接线方式的明细和统计表;步骤3)配电网负荷转移通道分析:结合步骤2)中接线方式分析结果,以110kV和35kV变压器为分析对象,找到每座变压器的110kV或35kV供电线路和10kV出线,形成从110kV到10kV的设备拓扑关系,贯穿110kV线路或35kV—110kV或35kV主变—10kV出线的设备拓扑关系就是整个配电网的负荷转移通道,之后汇总分类区域配电网负荷转移通道的现状,找出数量最多的几种负荷转移通道;步骤4)典型供电模式适应性分析:结合步骤2)和步骤3)的分析结果,提炼数量最多的几种负荷转移通道的三层供电结构,将三层供电结构的典型接线方式相应组合,并且考虑包括区域位置、负荷密度、用户重要程度在内的边界条件形成几种典型的供电模式;步骤5)配电网协调性分析:利用计算机计算上述典型供电模式的供电能力,分析典型供电模式是否有足够的负荷转移通道,是否满足安全可靠供电需求,供电能力最大的典型供电模式便是最优的,从而实现配电网各电压等级之间的协调配合,此供电模式即可作为首选供电模式;步骤6)判断供电能力是否达到最大:规划人员通过计算机判断上述首选供电模式的供电能力是否达到最大,如果判断结果为“是”,说明当前的首选供电模式即为供电最优模式,本流程至此结束;否则下一步重新进入步骤5)继续分析并确定新的首选供电模式。
地址 300010 天津市河北区五经路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