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温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根据芦笋生物学特性、温热地区绿芦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温热地区设施栽培的特点,对土壤条件、栽培设施、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六个部分建立模式化,提出温热地区绿芦笋设施调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控制的技术体系。本发明能使绿芦笋春笋冬采,缩短绿芦笋的冬眠期,延长绿芦笋的采收期,有效提高绿芦笋产量和品质,有效控制温热地区绿芦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显著降低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提升绿芦笋经济价值及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363638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22
申请号 CN201310662367.5 申请日期 2013.12.10
申请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发明人 杜宜新;石妞妞;陈福如;阮宏椿;甘林;杨秀娟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9/14(2006.01)I;A01G13/00(2006.01)I;A01M1/14(2006.01)I;A01M1/20(2006.01)I;A01M29/34(2011.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代理人 蔡学俊
主权项  一种温热地区绿芦笋的设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温热地区绿芦笋种植的土壤条件、栽培设施、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六个部分建立模式化,提出温热地区绿芦笋设施调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控制的技术体系;所述的土壤条件为: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吸热性能强、透水性好、地下水位低、排水取水方便的沙土或壤土地块作为建设绿芦笋栽培设施的地块;所述的栽培设施为:采用拱圆形装配式镀锌铜管结构塑料大棚,棚高2.8m,肩高1.7m,棚内四周配置防虫网至肩部,拱间距0.5m,拱杆管径Ф22×1.2mm,宽度6m,长度50m,采用聚乙烯防尘无滴膜覆盖,棚内顶部配置两行套管喷雾系统,喷头间隔为1m;所述的育苗具体步骤如下:1)、选种: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系优良的杂交植株一代种,植株特点表现为:生长旺盛,嫩茎肥大,外形良好,头部鳞片紧凑,不散头,畸形少,幼茎色泽纯正,质地细嫩,气味鲜美浓郁;2)、种子预处理:育苗时间选择在4月份,用450克/升咪鲜胺悬浮剂3000倍液浸种12h,再用25‑30℃温水浸泡48h,将种子滤出,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环境中,催芽48h,当有20%以上种子露白时播种;3)、播种:采用蔬菜育苗盘育苗,50孔育苗盘的规格为54×28cm,孔深50mm,孔口径50×50mm,孔底部22×22mm,用0‑10mm的品氏托普泥炭基质将孔装至距孔口1cm,压实,将芦笋种子播种在基质上,每孔播种1粒种子,播种后用细基质覆盖至孔满,稍压实;育苗盘的温度控制在20‑30℃之间,50天后进行定植;所述的定植为:先将土地翻耕整平,架设6m的大棚,在大棚两边各留30cm间隔后,两边各起一个60cm的垄进行单行种植,中间起两个120cm的垄进行双行种植,操作走道均为60cm;在垄上距离走道20cm处开宽30cm,深40cm的定植沟,在沟内施底肥;施肥是按腐熟有机肥5000kg/亩、复合肥150kg/亩、磷酸钙50kg/亩、硫酸钾15kg/亩,混合均匀后施肥到定植沟内;按株距30cm移栽,每亩移栽种植2000株,在垄上设置滴灌,定植后马上浇水;所述的田间管理的具体步骤如下:1)、幼苗定植后的管理:幼苗定植后及时查苗、补苗,定植后1个月结合浇水按5kg/亩追施三元复合肥,以后每隔一个月追肥一次;绿芦笋自然黄化后,剪除地上部分枝叶,清园,距离绿芦笋根盘20cm处开10cm浅沟施复合肥1000kg/亩,覆土5cm后越冬;2)、成株期留母茎的管理:一年期笋,先留母茎,每株留3‑5株母茎,以后出的笋全部采收;二年以上的笋,采笋50天后,留母茎,每株留4‑6支母茎,当母茎长到1.3m高时,进行摘心处理,抽生的侧枝控制在离地面30~40cm,并栽木桩,木桩间间隔2.5m,用绳线围挡绿芦笋母茎枝叶,防倒伏;7月下旬准备第二次留取母茎,待新抽出母茎长至80cm时剪除老母茎,留母茎5‑8支,二次母茎长成后采笋至11月下旬,自然黄化割除母茎,清园;3)、成株期肥水的管理:春笋期不施肥,5月中旬追肥一次有机复合肥30kg/亩,以后每隔15天施肥一次,施肥至二次母茎黄化割除后,配合滴灌定时定量灌水;采笋期间土壤水分控制在60%‑70%,留母茎期间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割除二次母茎后利用大棚上的喷雾喷淋,淋溶排除积累的盐分,中耕,有机肥与腐熟的食用菌培养废料混合后施肥,培土5cm后保温越冬;4)、温度管理:夏季棚内白天超过35℃的高温时,打开大棚两端,将裙膜掀起至棚肩部,通风降温;每天9点至下午3点棚顶覆盖遮光率为35%‑55%黑色的遮阳网;冬季棚内夜间气温低于15℃时,采取闭棚保温;5)、中耕培土:中耕除草培土,采用人工除草,培土标准为芦笋根盘距地表土厚10‑15cm;所述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针对绿芦笋设施栽培中主要的病虫害芦笋褐斑病、茎枯病、斜纹夜蛾、烟粉虱建立综合防治体系;1)、芦笋褐斑病和茎枯病的综合防治于芦笋褐斑病、茎枯病发病初期用25 wt%凯润EC1000倍液或10 wt%世高WG1000倍液或325克/升阿米妙收SC50毫升/亩或75 wt%拿敌稳WG15克/亩轮换或交替使用防治芦笋茎枯病、褐斑病,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2)、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的综合防治蓝黄粘板:在烟粉虱虫源迁入初期,利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对烟粉虱成虫进行持续诱杀,降低虫口基数,每亩悬挂25×30 cm黄板30片,要求黄蓝板下端高于绿芦笋作物植株顶部30cm,每15天更换一次;生物防治:在绿芦笋生长季节释放胡瓜钝绥螨3次,每次约60头/m<sup>2</sup>,控制烟粉虱;化学防治:于5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用40 wt%毒死蜱EC75毫升/亩或22 wt%氰氟虫腙SC80毫升/亩或5 wt%氯虫苯甲酰胺SC55毫升/亩或6 wt%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50毫升/亩防治斜纹夜蛾;于8月中旬至10月下旬用10 wt%烯啶虫胺水剂20毫升/亩或22.4 wt%螺虫乙酯SC30毫升/亩或50 wt%吡蚜酮WG16克/亩或25 wt%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5克/亩或50 wt%噻虫胺WG8克/亩或22 wt%氟啶虫胺氰SC20毫升/亩轮换或交替使用防治烟粉虱。
地址 350013 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埔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