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沿空留巷三维加固充填墙体结构及其填充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沿空留巷三维加固充填墙体结构,包括墙本体(9),多个顶板加强锚杆(11),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和巷道顶板内;多个底板加强锚杆(12),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和巷道底板内;多个走向螺纹钢(10),一部分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内;多个倾向穿墙锚杆(8),贯穿于所述墙本体(9)中;多个槽钢(13),其上设置有供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穿出的孔,锁紧机构将所述多个槽钢(13)固定在所述墙本体(9)前侧和后侧的墙面上。本发明所述沿空留巷三维加固充填墙体结构简单、充填成本低、能满足巷旁支护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360368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15
申请号 CN201310440153.3 申请日期 2013.09.25
申请人 安徽理工大学 发明人 付宝杰;成云海;冯飞胜;汪颖;张香苗;曹光泽
分类号 E21F15/04(2006.01)I;E21F15/00(2006.01)I 主分类号 E21F15/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沿空留巷三维加固充填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本体(9),为长方体状,其高度同巷道高度;多个顶板加强锚杆(11),每个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内,一部分埋设在巷道顶板内;多个底板加强锚杆(12),每个所述底板加强锚杆(12)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内,一部分埋设在巷道底板内;多个走向螺纹钢(10),每个所述走向螺纹钢(10)的一部分埋设在所述墙本体(9)内,一部分从所述墙本体(9)左右两侧露出;多个倾向穿墙锚杆(8),每个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整个贯穿于所述墙本体(9)中,两端从所述墙本体(9)的前后两侧露出;多个槽钢(13),其上设置有供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穿出的孔,锁紧机构将所述槽钢(13)固定在所述墙本体(9)前侧以及后侧的墙面上;其中,在支护阻力F确定的情况下,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和底板加强锚杆(12)排距L:<img file="FDA0000718908880000011.GIF" wi="874" he="156" />τ<sub>1</sub>为每根锚杆的抗剪强度;L为排距;F为充填墙体支护阻力;θ为直接顶倾角;C为充填墙体与煤层界面的内聚力;σ为正应力;<img file="FDA0000718908880000012.GIF" wi="56" he="66" />为内聚摩擦角;所述墙本体(9)的长度是一垛一垛的沿着巷道的方向充填的,一次充填长度为3‑7m;每一垛所述走向螺纹钢(10)的露出部分埋设进下一垛墙本体(9)中;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为两排,每个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长为1800‑2200mm,垂直于所述墙本体(9)的顶面和巷道顶板,其中埋设在所述巷道顶板内的部分长为700‑1300mm,同一排中相邻两个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以及两排所述顶板加强锚杆(11)之间的距离均在900‑1500mm之间;所述底板加强锚杆(12)为两排,每个所述底板加强锚杆(12)长为 1800‑2200mm,垂直于所述墙本体(9)的底面和巷道底板,其中埋设在所述巷道底板内的部分长为700‑1300mm,同一排中相邻两个所述底板加强锚杆(12)以及两排所述底板加强锚杆(12)之间的距离均在900‑1500mm之间;所述走向螺纹钢(10)为两列,垂直于所述墙本体(9)的左右两个侧面埋设,同一列中两个所述走向螺纹钢(10)之间以及两列所述走向螺纹钢(10)之间的距离为900‑1500mm,每个所述走向螺纹钢(10)长度为1800‑2200mm,埋设部分长为800‑1200mm,剩余的裸露在外,作为下一垛充填墙体的墙本体(9)中的走向螺纹钢(10);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为两排,每个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垂直于所述墙本体(9)的前后两个侧面并贯穿在所述墙本体(9)中,两端从所述墙本体(9)的前后两侧露出,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露出的两端为螺纹结构,同一排或同一列中相邻两个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之间的距离为900‑1500mm;两端露出部分长为15‑30mm;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的长度为1800‑2200mm;所述槽钢(13)上设置有供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穿出的孔,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的两端从所述孔中露出,采用托盘和螺母与所述螺纹结构配合将所述多个槽钢(13)固定在所述墙本体(9)前侧和后侧的墙面上,固定后的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初始预紧力在50‑100KN之间;所述墙本体(9)前后每个侧面上固定的所述槽钢(13)的数量与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的列数相同,处于同一列的所述倾向穿墙锚杆(8)固定在同一个所述槽钢(13)上,所述槽钢(13)的高度与所述墙本体(9)的高度相同;所述墙本体(9)为矸石混凝土充填墙体,其由如下质量份的物质混合搅拌而成:粒径为10‑30mm的矸石600份、硅酸盐水泥1000份、砂子400份、水化控制剂1.35份、内养护剂1份、无碱液体速凝剂25份和水300份;在支护阻力F确定的情况下,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所述墙本体(9)的宽度:<img file="FDA0000718908880000021.GIF" wi="437" he="140" />其中,b为所述墙本体(9)的宽度,m;F为充填体支护阻力,MN/m<sup>2</sup>;p为所述墙本体(9)成型后初期抗压强度,MPa;K为安全系数,取K=1.3;在极限情况下,支护阻力F由下面公式计算得出:<img file="FDA0000718908880000031.GIF" wi="479" he="162" />式中,W<sub>0</sub>为残留边界自重载荷弯矩;<img file="FDA0000718908880000032.GIF" wi="1458" he="205" />W<sub>1</sub>为顶板岩层垮落时在断裂处剪力所产生的弯矩;W<sub>2</sub>为顶板岩层极限弯矩;W<sub>2</sub>=δρl<sup>2</sup>/4=p<sub>t</sub>δ/6P<sub>t</sub>为巷旁支护抗压强度,MPa;m为自煤层依次往上的岩层排序号,ρ为岩层的密度,kg/m<sup>3</sup>;δ为岩层的层厚,m;α为岩层的破断角的余角;l为直接顶总悬梁长度,m。
地址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舜耕中路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