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煤层顶板中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的水力致裂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煤层顶板中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的水力致裂方法,避免了常规的炸药爆破带来的潜在威胁,同时也解决了现有的水力致裂的过程中,裂缝的扩展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不均匀性。该方法是在机巷和风巷超前工作面的顶板上先开设观测钻孔,确定顶板上坚硬中砂岩层的分布情况,然后再开设倾斜的致裂钻孔,致裂钻孔的孔底延伸至坚硬中砂岩层的中间位置,致裂钻孔孔底开设有楔形环槽,最后通过注水封孔器对致裂钻孔进行注水致裂,致裂过程分若干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致裂时间和压力都不相同。该方法施工工艺简单,避免了炸药爆破带来的潜在威胁,更加安全可靠,致裂效果好,使裂缝的扩展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具均匀性和充分性,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申请公布号 CN10306173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15
申请号 CN201210556699.0 申请日期 2012.12.20
申请人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于斌;刘锦荣;李兴;王爱国;李钊;张良;牛福龙;徐喜明;孟祥斌;冯杰;张晓荣;孟琦;张敏敏
分类号 E21B43/26(2006.01)I 主分类号 E21B43/26(2006.01)I
代理机构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代理人 朱源
主权项 一种煤层顶板中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的水力致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在机巷(1)和风巷(2)超前工作面靠两巷外帮侧的巷道顶板上距离巷帮0.5‑1.5m的位置沿巷道轴线方向施工一排观测钻孔(K),观测钻孔(K)垂直顶板向上开设,每排观测钻孔(K)包括若干组观测钻孔(K),每组观测钻孔(K)包括两个观测钻孔(K):第一观测钻孔(K1)和第二观测钻孔(K2),每排的所有观测钻孔(K)间距都为8m;通过岩层钻孔探测仪对观测钻孔(K)进行探测,确定煤层顶板上方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L)的分布情况;2)在巷道顶板上每排观测钻孔(K)的连线上采用直径42mm钻头施工组数和该排观测钻孔(K)组数相同的致裂钻孔(S),每组致裂钻孔(S)包括两个致裂钻孔(S):第一致裂钻孔(S1)和第二致裂钻孔(S2),每组致裂钻孔(S)的第一致裂钻孔(S1)位于相对应观测钻孔(K)组的第一观测钻孔(K1)的左侧且二者间距为3m,每组致裂钻孔(S)的第二致裂钻孔(S2)位于相对应观测钻孔(K)组的第二观测钻孔(K2)的左侧且二者间距为3m;每组致裂钻孔(S)的第一致裂钻孔(S1)和第二致裂钻孔(S2)都是与巷帮面平行并且向采空区方向倾斜的倾斜钻孔,第一致裂钻孔(S1)与巷道顶板的夹角为30°‑35°,第二致裂钻孔(S2)与巷道顶板的夹角为40°‑45°,第一、二致裂钻孔(S1、S2)的深度延伸至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L)的中间位置;通过开槽钻头在第一致裂钻孔(S1)内开设一个楔形环槽,该楔形环槽位于第一致裂钻孔(S1)孔底同时也是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L)的中间位置;通过开槽钻头在第二致裂钻孔(S2)内开设两个楔形环槽(P),其中两个楔形环槽(P)相距1m且位于第二致裂钻孔(S2)孔底同时也是2‑3米厚坚硬中砂岩层(L)的中间位置;3)首先将注水封孔器连接高压管路,高压管路另一端连接致裂泵,然后将注水封孔器置于每组致裂钻孔(S)的第一、二致裂钻孔(S1、S2)孔底,最后开启致裂泵通过注水封孔器对第一、二致裂钻孔(S1、S2)进行注水致裂,封孔段长度为2m;第一致裂钻孔(S1)的注水致裂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致裂时间分别为:230‑235s、100‑105s、35‑40s、45‑50s,每个阶段的水压力峰值分别为50‑51MPa、43‑44MPa、40‑41MPa、38‑39MPa;第二致裂钻孔(S2)的注水致裂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致裂时间分别为:25‑30s、55‑60s,每个阶段的水压力峰值分别为37‑38MPa、31‑32MPa;在水力致裂过程中通过煤矿井下水力致裂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
地址 037003 山西省大同市新平旺校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