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便携式正压自动复苏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正压自动复苏器。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的苏生器存在安全性低、自动化程度低、体积比较大、携带不方便、应急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携式正压自动复苏器,包括减压器组、控制装置、定量阀等部件;减压器组与控制装置相连接,控制装置与供气阀组相连接,I号非门与II号非门相连接,II号非门的出气端与II号单向节流阀相连接,II号非门的出气端还与压力控制器的进气口E相连接,压力控制器与供气阀组相连接,II号非门的控制端与I号单向节流阀相连接,I号单向节流阀和II号单向节流阀相连接且I号单向节流阀和II号单向节流阀的节流方向相反。
申请公布号 CN204446849U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08
申请号 CN201420567878.9 申请日期 2014.09.29
申请人 山西虹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瑞峰;高华;李新年;任昌;渠伟
分类号 A61M16/00(2006.01)I 主分类号 A61M16/00(2006.01)I
代理机构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代理人 郭海燕
主权项 一种便携式正压自动复苏器,其特征是:包括氧气瓶(1)、减压器组(2)、控制装置(3)、定量阀(4)、蓄能器(5)、I号非门(6)、II号非门(7)、I号单向节流阀(8)、II号单向节流阀(9)、压力控制器(10)、供气阀组(11)和气路板(12)组成;其中所述的减压器组(2)包括连接架(201)、密封圈(202)、连接件(203)、定位销(204)、阀座组(205)、减压器弹簧(206)、滑阀组(207)、定量控制阀(208)、阀体组(209)、手轮(210)、定位球(213)、定位弹簧(214)、接嘴II(215)、U型卡(217)、压力表(218)、压力表接头(21801)、过滤元件(219)、卡簧(220)、紧固扳手(221)、扳手(222)、连接线(223)和接嘴I(224),所述的滑阀组(207)包括活塞(20701)和阀芯(20702);所述连接架(201)的右端中间装有紧固扳手(221),连接架(201)的右端上部与连接线(223)的一端相连接,连接线(223)的另一端与扳手(222)相连接,连接架(201)的左端通过定位销(204)与连接件(203)的右端连接,在定位销(204)与连接件(203)之间设有密封圈(202),连接件(203)的左端通过定位销(204)与阀座组(205)的右端连接,阀座组(205)的左端通过螺钉与阀体组(209)连接,阀座组(205)的中间右端装有阀台(20501),所述的阀台(20501)通过紧固帽(20502)固定,阀台(20501)与阀座组(205)之间装有密封圈(202),阀体组(209)内安装有安全阀,所述的安全阀包括安全阀门(20901)、安全阀弹簧(20902)和安全阀帽(20903);滑阀组(207)设置在阀座组(205)与阀体组(209)组成的空腔内,减压器弹簧(206)设置在滑阀组(207)与阀座组(205)之间,定量控制阀(208)一端设在阀体组(209)内、定量控制阀(208)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手轮(210)固定,在定量控制阀(208)的主体内开有11个定量孔(226),压力表(218)设置在阀座组(205)的侧面,压力表接头(21801)通过U型卡(217)与阀座组(205)相连并通过密封圈(202)密封,接嘴I(224)通过U型卡(217)与阀座组(205)相连并通过密封圈(202)密封,接嘴II(215)设置在阀体组(209)的外侧,定量控制阀(208)上设有通气孔(225),通气孔(225)与定量孔(226)垂直相通,定位球(213)和定位弹簧(214)设置在阀体组(209)与手轮(210)之间,过滤元件(219)设置在连接件(203)的右端中间并通过卡簧(220)固定;所述控制装置(3)由控制器主体(301)、控制器密封圈(302)、控制器活塞(303)、控制器弹簧(304)、控制器后盖(305)、控制器螺钉(306)、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控制器垫圈(308)和控制器供气螺母(309)组成,控制器后盖(305)通过控制器螺钉(306)固定在控制器主体(301)上,控制器后盖(305)与控制器主体(301)通过控制器密封圈(302)密封,在控制器主体(301)的右侧设有控制器活塞腔(310),控制器活塞(303)和控制器弹簧(304)都设置在控制器活塞腔(310)内,在控制器活塞(303)的左侧顶端和右侧底部都设有控制器密封圈(302),控制器弹簧(304)位于控制器活塞(303)和控制器后盖(305)之间,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设置在控制器主体(301)的左侧且与控制器主体(301)之间通过控制器密封圈(302)密封,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上开有三个控制器气孔(311),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通过控制器密封圈(302)、控制器垫圈(308)、控制器弹簧(304)和控制器螺钉(306)密封定位,控制器密封圈(302)、控制器垫圈(308)和控制器弹簧(304)由里到外依次装在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和控制器螺钉(306)之间,在控制器主体(301)上设有控制器出气口d(312),控制器出气口d(312)与控制器活塞腔(310)相通,在控制器主体(301)的底部设有控制器出气口c(313),所述控制器出气口c(313)与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的内腔相通,在控制器主体(301)的后端设有控制器出气口b(314),控制器出气口b(314)与控制器活塞腔(310)相通,在控制器主体(301)的左侧设有控制器供气螺母(309),控制器供气螺母(309)的内腔与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的内腔相通,控制器流量调节杆(307)的内腔通过控制器气道(315)与控制器活塞腔(310)相通;所述压力控制器由压力控制器主体(1001)、压力控制器紧定螺钉(1003)、压力控制器垫圈(1004)、压力控制器弹簧(1005)、压力控制器活塞(1006)和压力控制器密封圈(1007)组成,在压力控制器主体(1001)的左侧垂直开设有压力控制器活塞腔(1002),压力控制器紧定螺钉(1003)、压力控制器垫圈(1004)、压力控制器弹簧(1005)和压力控制器活塞(1006)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压力控制器活塞腔(1002)内,在压力控制器活塞(1006)上装压力控制器密封圈(1007),在压力控制器主体(100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E(1008)和出气口F(1009),进气口E(1008)与压力控制器活塞腔(1002)相通,出气口F(1009)也与压力控制器活塞腔(1002)相通;所述的供气阀组(11)由供气阀组主体(1101)、供气阀组接口(1104)、报警器(1106)、供气阀组堵帽(1107)、安全阀(1110)、手补扳手架(1111)、手补扳手(1113)、手补供气开启杆(1114)、供气阀组弹簧(1115)和供气阀组挡圈(1116)、控制杆(1117)、控制杆套(1118)、单向呼气阀片(1119)、单向吸气膜片(1120)、供气阀后盖(1121)和膜片(1122)组成,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G(1102),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上部开设有出气口I(1103),供气阀组接口(1104)设置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上部,供气阀组接口(1104)与出气口I(1103)相通,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左侧设有报警器腔(1105),报警器腔(1105)与供气阀组主体(1101)内腔相通,报警器(1106)设置在报警器腔(1105)内,供气阀组堵帽(1107)设在报警器腔(1105)的下端用于固定报警器(1106)的报警哨(1108),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右侧设有安全阀腔(1109),安全阀腔(1109)与供气阀组主体(1101)内腔相通,安全阀(1110)设置在安全阀腔(1109)内,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底部设有进气口H(1123),进气口H(1123)与安全阀腔(1109)相通,在安全阀腔(1109)的下部设有供气阀组堵帽(1107)用于固定安全阀(1110),手补扳手架(1111)设置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的中部,手补扳手架(1111)与供气阀组主体(1101)之间装有供气阀组垫片(1112),手补扳手(1113)通过销连接在手补扳手架(1111)上,手补供气开启杆(1114)一端通过销与手补扳手(1113)连接,手补供气开启杆(1114)另一端装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内腔内,在手补供气开启杆(1114)的右部由右到左依次设有供气阀组垫片(1112)、供气阀组弹簧(1115)和供气阀组挡圈(1116),控制杆(1117)设置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内腔内,控制杆套(1118)套在供气阀组主体(1101)内腔靠近进气口G(1102)的一端,控制杆(1117)的下部依次穿过控制杆套(1118)和手补供气开启杆(1114),控制杆(1117)上端延伸至供气阀接口(1104)处,供气阀接口(1104)上装有单向呼气阀片(1119),供气阀接口(1104)与供气阀组主体(1101)间装有单向吸气膜片(1120),供气阀后盖(1121)与供气阀组主体(1101)间装有膜片(1122);所述的气路板(12)包括上板(1219)、下板(1220)和七条导气槽(1221、1222、1223、1224、1225、1226、1227),第一条导气槽(1221)由长凹槽、“」”型凹槽和短凹槽连接而成,长凹槽设在上板(1219)的上部且与上板的上边缘平行,“」”型凹槽的上端与长凹槽的左端垂直连接且设在上板(1219)的左侧,短凹槽的左端与“」”型凹槽竖直段中部的右侧垂直连接,在长凹槽的右端设有一号孔(1201)和二号孔(1202),在“」”型凹槽的下端设有四号孔(1204),在短凹槽的右端设有三号孔(1203);第二条导气槽(1222)由“︺”型凹槽、“」”型凹槽、“﹁”型凹槽和短凹槽连接而成,“︺”型凹槽设在第一条导气槽(1221)长凹槽右端的下面且与其平行,“」”型凹槽的上端与“︺”型凹槽的右端连接且与位于上板(1219)的右侧,“﹁”型凹槽的下端与“」”型凹槽的左端连接,短凹槽的下端与“」”型凹槽水平段的中部垂直连接,在“︺”型凹槽的左端设有五号孔(1205),在“︺”型凹槽的右端设有六号孔(1206),在“﹁”型凹槽的左端设有八号孔(1208),在短凹槽的上端设有七号孔(1207);第三条导气槽(1223)设在第二条导气槽(1222)“︺”型凹槽的下面且与上板的上边缘平行,在第三条导气槽(1223)的左端设有九号孔(1209),在第三条导气槽(1223)的右端设有十号孔(1210);第四条导气槽(1224)设在上板(1219)的左边且位于第一条导气槽(1221)短凹槽的下面,在第四条导气槽(1224)的上端设有十七号孔(1217),在第四条导气槽(1224)的下端设有十八号孔(1218);第五条导气槽(1225)由两个“「”型凹槽和“」”凹槽连接而成,其第一个“「”型凹槽的右端与第二个“「”型凹槽的下端连接并位于第四条导气槽(1224)的右边,第二个“「”型凹槽的水平段的右端与“」”型凹槽的上端连接且位于上板(1)的中部,在第一个“「”型凹槽的下端设有十二号孔(1212),在“」”型凹槽的下端设有十一号孔(1211);第六条导气槽(1226)由“」”型凹槽和长凹槽连接而成并位于第五条导气槽(1225)的下面,在“」”型凹槽的下端设有十四号孔(1214),在长凹槽的右端设有十三号孔(1213);第七条导气槽(1227)设在第六条导气槽(1226)的“」”型凹槽的水平段与第二条导气槽(1226)“﹁”型凹槽的水平段之间且位于上板(1219)下边的中部,在第七条导气槽(1227)的左端设有十六号孔(1216),在第七条导气槽(1227)的右端设有十五号孔(1215);一号孔(1201)与蓄能器(5)相连接,二号孔(1202)与定量阀(4)相连接,三号孔(1203)与控制装置的出气口d(312)相连接,四号孔(1204)与I号非门(6)的进气口相连接,五号孔(1205)与压力控制器的进气口E(108)相连接,六号孔(1206)为封闭孔,七号孔(1207)与II号非门(7)的出气口相连接,八号孔(1208)与II号单向节流阀(9)的进气口相连接,九号孔(1209)与压力控制器的出气口F(109)相连接,十号孔(1210)为外接接头,十一号孔(1211)与II号非门(7)的控制端相连接,十二号孔(1212)与I号非门(6)的出气口相连接,十三号孔(1213)与II号非门(7)的进气口相连接,十四号孔(1214)与I号单向节流阀(8)的进气口相连接,十五号孔(1215)与I号单向节流阀(8)的出气口相连接,十六号孔(1216)与II号单向节流阀(9)的出气口相连接,十七号孔(1217)与控制装置的出气口c(313)相连接,十八号孔(1218)与I号非门(6)的控制口相连接,所述上板(1219)设有七条导气槽的一面与下板(1220)粘结在一起;氧气瓶(1)通过气管(13)与减压器组(2)的过滤元件(219)相连接,减压器组(2)通过接嘴I(224)和气管与控制装置(3)的控制器供气螺母(309)相连接,控制装置(3)的控制器出气口b(314)与供气阀组(11)的进气口G(1102)相连接,控制装置(3)的控制器出气口c(313)与I号非门(6)的控制端相连接,控制装置(3)的控制器出气口c(313)还通过定量阀(4)与蓄能器(5)相连接,控制装置(3)的控制器出气口d(312)与I号非门(6)的进气端相连接,I号非门(6)的出气端与II号非门(7)的进气端相连接,II号非门(7)的出气端与II号单向节流阀(9)相连接,II号非门(7)的出气端还与压力控制器(10)的进气口E(1008)相连接,压力控制器(10)的出气口F(1009)与供气阀组(11)的进气口G(1102)相连接,II号非门(7)的控制端与I号单向节流阀(8)相连接,I号单向节流阀(8)和II号单向节流阀(9)相连接且I号单向节流阀(8)和II号单向节流阀(9)的节流方向相反。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街9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