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牦牛多功能巷道圈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将牦牛驱赶入巷道的牦牛多功能巷道圈。该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以及与临时关养圈连通的巷道,所述临时关养圈分为第一临时容纳圈、第二临时容纳圈、容纳圈以及多个子容纳圈。将临时关养圈细分,不但解决了临时关养圈过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开了牦牛前进时的盲点,可以使牦牛轻松、有序进入巷道,并使整个操作呈生产流水线和程序化,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由于多个容纳圈将牦牛隔开,不容易使牦牛受强烈应激,另外通过设置上车引导通道、上车辅助平台、分群装置、称重平台,使巷道圈实现驱虫、防疫、打耳号、标记、分群、称重、引导上车等多种功能。适合在牲畜养殖领域推广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10346114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08
申请号 CN201310433952.8 申请日期 2013.09.23
申请人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杨平贵;罗晓林;安添午;吴伟生;蒋世海
分类号 A01K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1/00(2006.01)I
代理机构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代理人 葛启函
主权项 牦牛多功能巷道圈,包括临时关养圈(1)以及与临时关养圈(1)连通的巷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关养圈(1)分为第一临时容纳圈(101)、第二临时容纳圈(102)、中央容纳圈(103)以及多个子容纳圈(104),所述巷道(2)位于临时关养圈(1)内部并且巷道(2)的一端与中央容纳圈(103)连通,所述第一临时容纳圈(101)、第二临时容纳圈(102)位于巷道(2)的两侧,所述多个子容纳圈(104)沿中央容纳圈(103)的四周依次排布,第一临时容纳圈(101)、第二临时容纳圈(102)分别与其相邻的子容纳圈(104)通过圈门连通,相邻的子容纳圈(104)之间也通过圈门连通,并且多个子容纳圈(104)分别与中央容纳圈(103)通过圈门连通,所述多个子容纳圈(104)的容积依次逐渐减小。
地址 611743 四川省成都市郫县犀浦镇国宁西路3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