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雨生红球藻的破壁方法
摘要 雨生红球藻的破壁方法,涉及一种淡水藻细胞壁的破碎方法。藻种平板培养;通过血球计数板对藻液计数,接种至装有一级种子BBM+V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培养,待藻体长至对数生长期,得一级种子液;取一级种子液接种至装有二级种子BBM+V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培养,每天手摇2次,以防藻粘壁,得二级种子液;在三角瓶中装入发酵培养基,按初始藻细胞密度为5×10<sup>4</sup>cells/ml的细胞密度接入二级种子液,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定期手动摇瓶2次,每组细胞做三个生物学重复;利用高压匀浆破碎法、高速珠磨法或手动研磨法对藻体进行破壁处理,取样用于类胡萝卜素释放量及细胞破碎率等参数的分析。
申请公布号 CN10476221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08
申请号 CN201510219035.9 申请日期 2015.05.04
申请人 厦门大学 发明人 江志军;卢英华;凌雪萍;谢友坪;潘雪珊
分类号 C12N1/06(2006.01)I;C12R1/89(2006.01)N 主分类号 C12N1/06(2006.01)I
代理机构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主权项 雨生红球藻的破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藻种平板培养;2)通过血球计数板对低温保存的藻液进行计数,按初始藻细胞密度为5×10<sup>4</sup>cells/ml的细胞密度接种至装有一级种子BBM+V培养基的三角瓶中,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定期手动摇瓶2次,待藻体长至对数生长期7~10d,得一级种子液;3)取一级种子液接种至装有二级种子BBM+V培养基的三角瓶中培养,每天手摇2次,得二级种子液;4)在三角瓶中装入发酵培养基,按初始藻细胞密度为5×10<sup>4</sup>cells/ml的细胞密度接入二级种子液,放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每天定期手动摇瓶2次,每组细胞做三个生物学重复;5)利用高压匀浆破碎法、高速珠磨法或手动研磨法对藻体进行破壁处理,取样用于类胡萝卜素释放量及细胞破碎率等参数的分析。
地址 361005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南路4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