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有机杏鲍菇生产工艺
摘要 本发明杏鲍菇生产工艺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包括a.菌种的购买和保藏,b.母种制作,c.原种制作,d.栽培种制作,e.培养基制作;接种前首先用石灰水清洗接和菇保熏蒸消毒处理接种室,再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接种人员经紫外灯消毒;接种时接种人员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接种工具和酒精棉球擦拭菌种瓶内壁及瓶口,用接种勺挖去菌种表面的菌皮,将菌块刨散并保证不损坏菌丝,接种后将菌种抖开并封住料面,以促进菌种的萌发并抑制杂菌感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制作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有机、无添加剂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申请公布号 CN10473777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7.01
申请号 CN201510099613.X 申请日期 2015.03.07
申请人 彭阳县福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马远远;祁登荣;郭正富;李汉文;张海芳;曹永香;吴志梅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银川长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4102 代理人 马长增
主权项 有机杏鲍菇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菌种的购买和保藏:经试验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良好有机杏鲍菇品种,保藏温度:3‑5℃,干燥度:水分65%‑70%,光线:完全不见光,干净度:百级程度;b.培养基制作:①容器:大于17cm×35cm、耐126℃高温、符合GB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棉塞为梳棉,无棉塑料盖能满足滤菌和透气性要求;②柠条: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0.4cm‑0.8cm的颗粒;③苜蓿粉:晾干后粉碎成长度为0.5cm‑1.5cm的颗粒;柠条提前进行预湿软化处理,使得含水量在58%‑68%之间,然后均匀撒入苜蓿粉,使培养基含水量在60%‑64%之间,均匀搅拌20分钟以上,使培养基各组分之间混合均匀,湿度达到一致;④分装:原种分装后距分装口不少于60mm,灭菌后不少于45mm,全部培养基的松紧度要一致;⑤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压力为0.11‑0.12兆帕,灭菌室温度升高到100℃,排放冷空气一次,之后使灭菌室温度达到126℃,保持126℃3h,灭菌完毕后,采用自然降压,灭菌时防止棉塞被冷凝水打湿;⑥接种:接种前,对接种室用石灰水清洗,并用臭氧空气消毒机消毒30分钟,接种时,接种人员穿专用工作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双手、接种工具、菌种瓶内壁和瓶口,用接种勺挖去菌种表面的菌皮,将菌块刨散并保证不损坏菌丝,接种后将菌种抖开并封住料面,以促进菌种的萌发并抑制杂菌感染,接种完成后及时贴好标签;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用75%酒精擦拭接种室台面消毒;<img file="818685dest_path_image001.GIF" wi="16" he="21" />培养:使用培养室前对培养室用石灰水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培养室温度在24‑26℃,空气湿度75%以下,通风,避光,菌种培养期间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c.出菇管理:①催蕾期管理:菌袋发满后,松套环,维持3天,让菌丝充分生长成熟,袋温降到小于18℃,打开袋口少量通风,湿度保持在93%‑97%,经10天袋口料表面即有原基形成,加大通风量,保持原有湿度,原基数量不断增加,幼蕾现出;该阶段棚温控制在16℃以下,光照强度10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大于0.3%;②幼蕾期管理:棚温13‑17℃、湿度83%‑87%,光照度500~7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0.35%‑0.45%,少量通风,保持棚内弱光和清新的空气,3~5天后幼蕾分化为幼菇,这时期进行疏蕾,选择健壮菇蕾留2‑3个;③幼菇期管理:该阶段维持温度、水、空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光照度增至8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5%左右,经3天进入成菇期;④成菇期管理:为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该阶段棚温降至13‑15℃,棚湿度83%‑87%,保证棚内空气清新,维持温度、水、空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稳定,光照度减弱至500勒克斯,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38%‑0.42%;d.整理包装:①整理剪掉菌柄基部的杂质,拣出伤、残、病菇,并根据市场需要分拣后归类堆放,移动时应小心轻放;②鲜杏鲍菇在4~5℃温度下存放和运输。
地址 756500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长城塬长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