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具中间储温体之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
摘要
申请公布号 TWI489069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21
申请号 TW098120355 申请日期 2009.06.18
申请人 杨泰和 发明人 杨泰和
分类号 F24F5/00;F24J3/06 主分类号 F24F5/00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具中间储温体之自然温能均温供气系统,其系统为采用藉自然温能母体之温能,间接对传输至被作温度调节空间之气流作温度调节方式,以对室内或室外空间作温度调节者;其主要构成包括:主动均温装置(201):为由内部具有单路或多路并联流体通路之导热体所构成,可选择设置一个或多个呈串联、并联、或串并联之主动均温装置(201),供设置于中间储温体(1000)之中、或作共构结合、或相邻结合,而中间储温体(1000)为设置于主动均温装置(201)与自然温能母体(100)之间者,主动均温装置(201)为由具良好热传导系数之材料所构成,其内外吸温与释温面可为呈平滑面、或呈特定交错形状、或特定弯曲曲线状结构所构成者,或由具良好热传导系数之材料所构成,而呈直线或弯曲曲线状之管状流体导管构成主动均温装置(201)之功能者,以及依需要选择性在主动均温装置(201)之外部,设有向外延伸之翼状或柱状导热结构,或在内部设有向内延伸之翼状或柱状导热结构,以提升吸温及释温效果者,主动均温装置(201)具有至少一入口及至少一出口,以供连接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并藉流体泵(204)泵动温能传输流体(203),使温能传输流体(203)循环流经主动均温装置(201)与被动均温体(205)之间以传输温能者;中间储温体(1000):为由与主动均温装置(201)及其外围之自然温能母体(100)不同之材料构成,藉由至少一个中间储温体(1000),供与主动均温装置(201)呈共构体,包括作共构结合、 或组合、或供相邻设置、或充填于一个或多个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之主动均温装置(201)之周围与外围之自然温能母体(100)之间,于主动均温装置(201)与中间储温体(1000)之共构体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可呈分散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中,自然温能母体(100)为由自然界具有较大安定蓄温容量之地层、地表、池塘、湖泊、河川、沙漠、冰山、海洋等固态或液态蓄温体所构成者,而构成中间储温体(1000)材料之热传导系数及单位热容量比值,两者或其中之一优于中间储温体(1000)外围之自然温能母体(100),中间储温体(1000)含由固态、或胶状、或液态、或气态储温材料物体所构成,可供直接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100)之间,或配合所选用储温物质之材料性质、或结构需要、或环保需要,可进一步依需要选择性在储温物体外围,设置具良好热传导系数之材料所构成之容器状壳体结构,或设置具良好热传导系数之材料所构成之网状、或栅状、或多孔状隔离结构,以限制或隔离中间储温体(1000)与自然温能母体(100)之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为利于热传导,上述储温物质与自然温能母体(100)与主动均温装置(201)之间之热传导面,可为平滑面、或呈特定交错形状、或具有向外幅射延伸之翼状或柱状结构以提升热传导效果者,并藉中间储温体较佳热传导系数及较佳单位热容量比值,以吸收其周围具安定温度之自然温能母体(100)之温能,中间储温体所储存较大热容量之温能,以在同单位时间、同温差条件下,可对主动均温装置(201)传输较大温能者;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温能流体传输管道(202)为呈闭环路之管路,内部供填入温能传输流体(203),以供接受流体泵(204) 之泵动,而循环于设置于中间储温体(1000)之主动均温装置(201)与被动均温体(205)之间以传输温能者;温能传输流体(203):为藉流体泵(204)所泵动而循环流通于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中,并流经设置于中间储温体(1000)之主动均温装置(201),以将中间储温体(1000)之温能,经温能传输流体(203)传输至被动均温体(205),温能传输流体(203)通常采用水、或油或其他液体或空气,或其他蓄温量较大之液体或气体构成温能传输流体(203)者;流体泵(204):为由电力或其他机力所驱动之各种流体泵,包括由一段或以一段以上之流体泵(204)所构成以作增压泵送,以主动泵送温能传输流体(203)在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中流通者;被动均温体(205):系统设有至少一个被动均温体(205)为供将来自设置于中间储温体(1000)之主动均温装置(201),经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内部之温能传输流体(203)所传输之温能者;被动均温体(205)之设置方式,为可依需要设置一个或为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之被动均温体(205),而将其被动均温体(205)之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呈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者,被动均温体(205)可做下列设置位置之选择,含:1)将被动均温体(205)设置于室内空间、或半封闭空间、或开放区域所构成之被作温度调节空间,供将温能释放至被作温度调节空间作冷却或加热者,被动均温体(205)外部可为平滑面,或可进一步依需要设置翼状结构,或进一步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吹送气流之风扇者;或2)将被动均温体(205)设置于构成被作温度调节空间之结 构体内部,如墙、或柱、或梁、或地板、地面之浅层或屋顶之内部者,以接受来自闭路循环温能传输流体(203)所传输之温能作冷却或加热者;或3)将被动均温体(205)与空调装置之散热器呈可作热传导之共构,以作均温冷却或加热者;或4)将被动均温体(205)与气流或液流之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呈可作热传导之共构,以作均温冷却或加热者;或5)将被动均温体(205)与对气流或液流作热交换回收之装置(heat reconverter)呈可作热传导之共构,以作均温之冷却或加热者;或6)将被动均温体(205)设置于需运作于设定温度范围之机具设备,如机械或生产设备、或内燃或外燃引擎、或变压器或回转电机、或蓄电装置等之结构体,或将温能传输流体(203)导入设置于上述机具设备之调温管路,而使被动均温体(205)与机具设备呈共构,以通过温能传输流体(203)作均温冷却或加热者;过滤装置(206):过滤装置为可卸下清洁之温能传输流体(203)过滤结构所构成,供防止管路日久阻塞及利于清洁,可依需要设置于闭路循环之温能流体传输管路(202)中之任意位置,如吸入口或出口或中间或多处设置者;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者;流量调节装置(207):为视需要以人工或机力操控调整温能传输流体(203)流量大小,其调节方式,若系统为流体闭路循环式,则可藉串联调控或并联分流调控之方式,以调控流量调节装置(207)之流量,进而调节流经被动均热装置之温能传输流体(203)之流量,以改变输往设在被作温度调节之空间,或设在构成被调温空间之结构体内之被动均温体(205),所流通温能传输 流体(203)之流量者,以调控被动均温体(205)之温能,若被动均温体(205)本身配置流体泵(204)时,亦可藉调所配置整流体泵(204)之泵动量以调节释出之温能者;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者;温度检测装置(1082):为供设置于被作温度调节之空间,以检测其温度,或设置于气流入口或出口,以检测其温度并发出讯息者;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者;辅助调节装置(209):若前述主动均温装置(201)之温度未达所需,可在被作温度调节之空间加设辅助调节装置(209),包括将来自中间储温体(1000)藉温能传输流体(203),传输至被动均温体(205)所输出之温能,再输入传统藉燃烧或电热或太阳能等之加温装置所构成之辅助调节装置作增温,或再输入传统之降温调节装置所构成之辅助调节装置作降温者;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者;操控单元(208):为由机电装置、电子电路装置、微处理器及相关软体与操作介面电路所构成,含人工操作、或以电力或机力操控设置于被作温度调节之空间、或被作温度调节结构体之温度检测装置,及设置于自然温能母体(100)之温度检测装置(1082)之讯号,以操控流体泵(204)、流量调节装置(207)之运作者;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者。
地址 彰化县溪湖镇中兴八街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