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介入微循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介入微循环系统及其操作方法,该系统包括体内组成部分和体外组成部分,其中,体内组成部分包括第一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第二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第一体内循环管道;第二体内循环管道;带有多个侧孔的体内循环管道;高渗透性可降解生物支架;近端硅胶栓、远端硅胶栓、SDF-1引导膜、近端胫骨断端、远端胫骨断端和近端胫骨管状骨髓腔、远端胫骨管状骨髓腔;体外组成部分包括入液口、出液口、输入营养液管道、排出代谢液管道、便携式循环泵。本发明通过动态补充种子细胞,在无瘢痕化的诱导成骨微环境下,促进种子细胞迁移、增殖、定向分布与分化,具有操控简单,携带方便的特点。
申请公布号 CN10470718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17
申请号 CN201510102985.3 申请日期 2015.03.10
申请人 戴江华 发明人 戴江华
分类号 A61L27/54(2006.01)I;A61L27/36(2006.01)I;A61L27/50(2006.01)I;A61F2/28(2006.01)I 主分类号 A61L27/5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介入微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体内组成部分和体外组成部分,其中,体内组成部分包括第一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6)、第二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7);第一体内循环管道(8);第二体内循环管道(9);带有多个侧孔的体内循环管道(10);高渗透性可降解生物支架(11);近端硅胶栓(12)、远端硅胶栓(16)、SDF‑1引导膜(13)、近端胫骨断端(14)、远端胫骨断端(15)和近端胫骨管状骨髓腔(17)、远端胫骨管状骨髓腔(18),在距近端胫骨断端(14)缺口上1.5cm的位置设有直径2mm的圆形小孔,第一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6)通过2mm直径的硅胶导管从圆形小孔处穿入近端胫骨管状骨髓腔(17)内,再从近端胫骨管状骨髓腔(17)内引出,依次串联近端硅胶栓(12)高渗透性可降解生物支架(11)和远端硅胶栓(16),硅胶导管进入远端胫骨管状骨髓腔(18),在距远端胫骨断端(15)缺口下1.5cm的位置设有直径2mm的圆形小孔,硅胶导管从此小孔穿出,与第二皮下植入式给药装置(7)连接;体外组成部分包括入液口(1)、出液口(2)、输入营养液管道(3)、排出代谢液管道(4)、便携式循环泵(5)。
地址 330006 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1号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