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半荒漠干旱区栽培生态西葫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半荒漠干旱区栽培生态西葫芦的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包括基质配制、种子处理、育苗、栽培管理。本发明解决了半荒漠干旱区西葫芦栽培难,产量低,品质差的问题,适宜于半荒漠干旱区推广;利用成本低、来源广、营养丰富的原料制成基质,结合使用无机肥,为西葫芦提供充足的养分;播前进行种子处理,促进发芽率、成活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栽培槽内铺设双流管道,通过调节基质温度和灌溉水温度来共同调节西葫芦根部温度环境,有利于提高西葫芦根系的活力,促进西葫芦植株生长,有效防止病毒病、白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
申请公布号 CN10470517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17
申请号 CN201510158930.4 申请日期 2015.04.03
申请人 民勤县腾盛种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彬远;张伟;李守会;陈英;许文花
分类号 A01G31/00(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3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半荒漠干旱区栽培生态西葫芦的方法,采用日光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包括基质配制、种子处理、育苗、栽培管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配制,是由按重量份计的啤酒大麦秸秆10‑15份、腐熟的羊粪20‑30份、草木灰5‑12份、葡萄酒厂下脚料5‑10份、甘草渣3‑8份、膨润土7‑12份、泥炭土75‑100份制成的基质,将上述各原料分别粉碎成粒度5‑10mm的颗粒,然后混合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颗粒基质。所述的种子处理,是选择产量高、品质好、株型紧凑,雌花节位低、耐寒性较强、短蔓型的早熟品种;先将选好的种子浸入35‑45℃的温水中30‑60min,自然晾干,用波长为632.8nm的He‑Ne激光辐照种子5‑7min;再将按重量份计的广豆根提取物0.1‑0.5份、海藻酸钠0.1‑0.2份、聚丙烯酰胺0.1‑0.2份、沼液30‑45份、清水55‑70份制成种子保护液;然后将激光辐照过的种子置于30‑35℃的种子保护液中10‑20min,沥干,即可播种。所述的育苗,是先在日光温室地面上直接用红砖垒成栽培槽,槽长10‑20m,内径50cm,槽与槽之间距离50cm;在得到的颗粒基质中拌入无机肥得到混合基料,其中的无机肥用量为每立方米颗粒基质中加入尿素1‑1.5kg、磷酸氢钙0.25‑0.5kg、硫酸钾0.1‑0.5kg,将混合基料置于栽培槽内,厚度为30‑35cm;每槽的混合基料上铺设一条环形双流管道支管,支管距离西葫芦部位8‑10cm,每个槽的双流管道支管与双流主管道连通,所述的双流主管道和双流管道支管均是轴向平行的内外两层管道,即内管壁包围的空腔——内层管道、内管壁与外管壁所夹空腔——外层管道,内层管道用于流通灌溉用水,外层管道用于流通自来水,所述的外层管道与温室内的常压热水锅炉连接,通过水泵提供动力形成循环系统,所述的内层管道连接灌溉水箱,内层管道支管通过滴头与外界相通,对西葫芦进行滴灌,所述的双流管道的内管管径30‑40mm、外管管径50‑60mm,所述的双流管道支管内管管径5‑10mm、外管管径10‑20mm。所述的栽培管理,是每天对栽培槽内的基质进行温度检测,根据温度检测结果,加热或不加热常压热水锅炉内自来水的水温,使基质温度白天维持在25‑30℃,夜间15‑18℃,当白天基质温度低于25℃时,加热常压热水锅炉内的水温至45‑65℃,当白天基质温度高于30℃时,无需加热常压热水锅炉内自来水的水温,直接流通自来水,当夜间基质温度低于15℃时,加热常压热水锅炉内的水温至25‑65℃,当夜间基质温度高于22℃时,无需加热常压热水锅炉内自来水的水温,直接流通自来水;内层管道连接的灌溉水箱中可加入水溶性肥料、水溶性杀菌剂进行追肥和病虫害防治。
地址 733300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部开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