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超临界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尾气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尾气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亚临界ORC、超临界ORC和超临界蓄热三个模块,主要由冷凝器、工质储存罐、电磁阀、工质泵、膨胀机、预热器、后处理器、超临界蓄热器、过热蒸发器和控制单元等组成,利用超临界蓄热器将排气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再进入后处理器,使后处理器在发动机在大多数工况下都能保持高净化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同时利用有机朗肯循环对排气的热量回收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本发明利用有机朗肯循环达到污染物低排放和能源高效利用的有益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471240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17
申请号 CN201510113858.3 申请日期 2015.03.1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韩永强;李润钊;刘忠长;许允;谭满志;田径;王先锋;康见见
分类号 F01N5/02(2006.01)I;F01N3/00(2006.01)I;F01K25/10(2006.01)I 主分类号 F01N5/02(2006.01)I
代理机构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代理人 郭耀辉
主权项 超临界蓄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尾气余热综合利用装置,其主要由温度传感器Ⅰ(1)、压力传感器Ⅰ(2)、冷凝器(3)、工质储存罐(4)、工质泵(5)、三通接头Ⅰ(6)、工质喷射电磁阀Ⅰ(7)、工质喷嘴Ⅰ(8)、电磁阀Ⅰ(9)、工质喷嘴Ⅱ(10)、膨胀机(11)、压力传感器Ⅱ(12)、温度传感器Ⅱ(13)、预热器(14)、后处理器(15)、三通接头Ⅱ(16)、流量控制阀(17)、温度传感器Ⅲ(18)、压力传感器Ⅲ(19)、温度传感器Ⅳ(20)、超临界蓄热器(21)、电磁阀Ⅱ(22)、排气管(23)、过热蒸发器(24)、温度传感器Ⅴ(25)、发动机(26)、工质流通管道(27)、温度传感器Ⅵ(28)、压力传感器Ⅳ(29)、电磁阀Ⅲ(30)、电磁阀Ⅳ(31)、三通接头Ⅲ(32)、控制单元(33)、工质喷射电磁阀Ⅱ(34)、温度传感器Ⅶ(35)和压力传感器Ⅴ(36)组成;其中膨胀机(11)与电磁阀Ⅰ(9)相通;所述的电磁阀Ⅰ(9)和冷凝器(3)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Ⅰ(1)和压力传感器Ⅰ(2)安装在冷凝器(3)上;所述的冷凝器(3)、工质储存罐(4)与工质泵(5)串联连接;所述的工质泵(5)通过三通接头Ⅰ(6)分别与工质喷射电磁阀Ⅰ(7)、预热器(14)连接;工质喷射电磁阀Ⅰ(7)与工质喷嘴Ⅰ(8)连接;三通接头Ⅰ(6)、预热器(14)和三通接头Ⅱ(16)串联连接,其中压力传感器Ⅱ(12)和温度传感器Ⅱ(13)安装在预热器(14)上;三通接头Ⅱ(16)、电磁阀Ⅱ(22)、过热蒸发器(24)、电磁阀Ⅳ(31)和三通接头Ⅲ(32)串联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Ⅵ(28)和压力传感器Ⅳ(29)安装在过热蒸发器(24)上;三通接头Ⅱ(16)、流量控制阀(17)、超临界蓄热器(21)、电磁阀Ⅲ(30)和三通接头Ⅲ(32)串联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Ⅳ(20)和压力传感器Ⅲ(19)安装在超临界蓄热器(21)上;所述的三通接头Ⅲ(32)、工质喷射电磁阀Ⅱ(34)和工质喷嘴Ⅱ(10)串联连接;工质喷嘴Ⅰ(8)和工质喷嘴Ⅱ(10)分别与膨胀机(11)相通;温度传感器Ⅶ(35)和压力传感器Ⅴ(36)安装在膨胀机(11)上;发动机(26)、过热蒸发器(24)、超临界蓄热器(21)、后处理器(15)和预热器(14)串联连接;温度传感器Ⅲ(18)安装于超临界蓄热器(21)和后处理器(15)之间的排气管(23)管段上;温度传感器Ⅴ(25)安装于发动机(26)和过热蒸发器(24)之间的排气管(23)管段上。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