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水包水型乳液助留助滤剂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水包水型乳液助留助滤剂制备工艺,步骤包括:投料、通氮气升温、加入第一次引发剂、第一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二次引发剂、第二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三次引发剂、第三次聚合反应、筛滤、出料包装;投料:严格按照工艺配比依次精确称量纯水255份、丙烯酰胺单体430份、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氯苄基盐60份、硫酸铵和分散剂20份,开启双螺带搅拌机,转速为25r/min,按顺序加入到反应釜内,封住反应釜加料口顶盖;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水包水型乳液助留助滤剂制备工艺使用方便,可以降低制备成本,增强助留助滤的效果。
申请公布号 CN10467237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03
申请号 CN201510053653.0 申请日期 2015.02.02
申请人 天津市浩宇助剂有限公司 发明人 尹立华
分类号 C08F220/56(2006.01)I;C08F220/34(2006.01)I;C08F2/22(2006.01)I;D21H21/10(2006.01)I;D21H17/45(2006.01)I 主分类号 C08F220/56(2006.01)I
代理机构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代理人 李桂英
主权项 一种水包水型乳液助留助滤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投料、通氮气升温、加入第一次引发剂、第一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二次引发剂、第二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三次引发剂、第三次聚合反应、筛滤、出料包装;投料:严格按照工艺配比依次精确称量纯水255份、丙烯酰胺单体430份、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氯苄基盐60份、硫酸铵和分散剂各20份,开启双螺带搅拌机,转速为25r/min,按顺序加入到反应釜内,封住反应釜加料口顶盖;通氮气升温:在反应釜的底部通入氮气,主要作用是驱除物料中的溶解氧,氮气初始流量为1.2L/min;在反应釜夹套内通入温度为50℃的热水,使反应釜内的物料缓慢升温至35℃,待反应物料温度稳定后,把氮气流量调至1L/min;加入第一次引发剂:在1000ml烧杯内加入400ml纯水,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无水硫酸钠,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100g,用玻璃棒搅拌溶入烧杯内待用;在500ml烧杯内加入200ml纯水,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一定量的VA44,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8g,用玻璃棒搅拌溶入烧杯内待用;在反应釜加料口先加入无水硫酸钠引发剂,反应10min后再加入VA44引发剂;第一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一次引发剂1.5h后物料升温开始聚合反应,升温至36.5℃时把氮气流量调节至0.7L/min,升温至45℃及以上时,物料黏度急剧增大,物料颜色由灰色变为白色,并出现物料爬杆现象,然后,在反应釜夹套内通入温度为15℃的冷水开始降温,同时提高双螺带搅拌机转速,由25r/min逐步提高至35r/min,视反应温度升高和搅拌机电流变化情况要及时调整冷却水量和转速,以防止发生爆聚,控制反应温度逐步递降,从最高温度降至36℃,最后反应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5℃,搅拌机转速再次调整至25r/min,整个反应过程用时180min,第一次聚合反应完成;加入第二次引发剂:第一次聚合反应完成约6h后,在反应釜加料口加入第二次引发剂无水硫酸钠,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150g,把氮气流量调节至0.5L/min;第二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二次引发剂约1h后物料升温开始第二次聚合反应,自然升温至最高温度50℃且持续30min不再升温后,在反应釜夹套内通入冷水开始降温,从最高温度降至35.5℃,最后反应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5℃,整个反应过程用时180min,第二次聚合反应完成;加入第三次引发剂:第二次聚合反应完成约6h后,在反应釜加料口加入第三次引发剂无水硫酸钠,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150g;第三次聚合反应:加入第三次引发剂约1h后物料升温开始第三次聚合反应,自然升温至最高温度45℃且持续30min不再升温后,在反应釜夹套内通入冷水开始降温,从最高温度降至35.5℃,最后反应温度要严格控制在35℃,整个反应过程用时180min,第三次聚合反应完成;筛滤、出料包装:第三次聚合反应完成4h后,加入元明粉,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64kg,调整物料浓度和表观黏度,加入醋酸,每吨乳液助留剂加入量为9kg,调整pH值至4,在反应釜夹套内通入冷水降温至25℃,停充氮气,开启放料阀放料至振动筛过滤后出料,装入25kg成品桶送车间使用,从开始投料到成品出料整个生产过程约用时23h。
地址 301822 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西河口村(天津市浩宇助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