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培养亲贝,(2)人工催产,(3)人工孵化,(4)“D”型幼体培育,(5)稚贝培育和(6)出苗的步骤,经过30~40天的培育,即得到平均壳长为1.40~1.50cm的小刀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成功研究出了一种小刀蛏的育苗方法,工艺流程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本发明采用了亲贝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D”型幼体培育,稚贝培育的步骤,催产排放率达50%,孵化率80%,总成活率达到8-12%,共育平均壳长1.59mm的仔贝共计835万余粒,实现了人工育苗小刀蛏方法上的突破,为实现大规模苗种生产提供借鉴依据。
申请公布号 CN10466354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03
申请号 CN201510052041.X 申请日期 2015.01.31
申请人 宁波大学 发明人 冀雄飞;宋微微;王春琳;母昌考;李荣华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代理人 张一平
主权项 一种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刀蛏的人工育苗方法主要包括下述步骤:(1)培养亲贝:选择7~9月性腺饱满成熟,壳长为(7.44±0.52)cm,壳宽为(2.39±0.17)cm,并无寄生虫的小刀蛏作为亲贝进行人工育苗;(2)人工催产:将步骤(1)中挑选过的亲贝,经过滤海水冲洗干净,阴干10~12h后,把亲贝放进网箱中进行产卵,每个网箱中放400~500个左右亲贝,即控制亲贝在网箱中的密度为1600~2000个/m<sup>3</sup>,网箱悬浮在产卵池中;(3)人工孵化:将步骤(2)中的亲贝在6~7h左右开始产卵,控制受精卵密度为30~40个/ml,进行孵化,控制孵化的水温为25~27℃,盐度为20~23‰;(4)“D”型幼体培育:22~24小时后受精卵发育成直线绞合幼体即“D”型幼体,同时控制幼体密度为10~15个/ml,并投喂等边金藻(4000~5000cells/ml),幼体培育期间,水温为23~25℃,盐度24~26‰,每天镜检1~3次,检查胃肠饱满度,并估算幼体数量,测量幼体的大小,在“D”形幼体到壳顶幼虫前期,每日换水2~3次,每日换水50~60%,水深控制在1~3m,并投喂(4000~5000cells/ml):(2000~3000cells/ml):(2000~3000cells/ml)的等边金藻、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到壳顶幼虫后期,全池换水,水深控制在1~2m左右,附着后,每天换水两次,换水量为50~60%,水深控制在0.5~1m左右,5~6天彻底更换1次附着基,并投喂(10000~15000cells/ml):(8000~10000cells/ml):(8000~10000cells/ml):(500~1000cells/ml)的等边金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扁藻;(5)稚贝培育:当幼体发育到壳顶幼虫后期,壳长为0.198±0.011mm时,眼点出现,开始准备附着基,当有70%以上幼虫出现眼点后,及时投附着基,所述附着基的厚度为1~5cm,待水清澈后,移入幼虫进行附着变态,并投放基础饵料(10000~15000cells/ml):(10000~15000cells/ml):(1000~1500cells/ml)的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扁藻,控制稚贝培育水温为22~25℃,盐度24~26‰;(6)出苗:经过30~40天的培育,即得到平均壳长为1.40~1.50cm的小刀蛏便可以出苗,到户外土塘进行中间培养。
地址 315211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