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蚂蚱人工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利润的蚂蚱人工养殖方法,选取合适地理位置,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东西走向,另也应远离棉田、果园等经常喷施农药的地方,以防蚂蚱中毒死亡,为了便于雨季排水;本发明提供的养殖养殖方法容易掌握、管理简单、面积不受约束、男女老少都能饲养,降低了经营者的要求,本发明中应用的饲料为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植物,饲料价格低廉,饲养成本低,蚂蚱繁殖率高、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本发明中所需要的建筑为大棚,大棚建筑简单、造价低,选址选对地方可以给养殖带来更大的好处。本发明还在大棚外侧覆盖防雨层,可以有效地避免了蚂蚱受自然雨水的影响,保证了生产和成活几率。
申请公布号 CN10466358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6.03
申请号 CN201310604530.2 申请日期 2013.11.26
申请人 地起顺(天津)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高利润的蚂蚱人工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选取合适地理位置,应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僻静的地方,东西走向,另也应远离棉田、果园等经常喷施农药的地方,以防蚂蚱中毒死亡,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质最好采用沙壤土,此土不易结块,便于产卵和取卵;(2)建造养殖大棚, 在建棚前先将地面上的蚂蚁、蝼蛄消灭干净,可用捕捉、诱杀、开火烫等方法,以上几种动物是蝗虫的天敌,能捕食蝗虫和破坏蝗卵,所以在棚内不能让这些动物存在,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10~15厘米,棚长3‑5米,建棚地面上种上小麦等单子叶作物,准备幼蝗食用; 棚的建造面积要按饲养蝗虫的多少来确定,养1万只,用15平方米即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可用铁、大棍、竹片建造一个棚的支架,再按这个棚架的大小,用冷布做一个像蚊帐一样的棚罩,挂于棚架上,底边埋于地下,留下门口,门口安上固定扣,棚的高度1.5~2米,如利用自然条件养殖飞蝗,棚的建造必须在4月底前完工。(3)种卵孵化:蚂蚱卵很小,外壳很薄,在孵化过程中应轻拿轻放,一旦碰破就会影响孵化率,对刚引进的种卵要及时孵化,具体做法是:先在养蚂蚱的大棚内找一处阳光最充足的地方,把土耙细耙平,然后把种卵均匀撒在上面,再用细土覆盖1厘米即可。此时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30%之间,如果棚内温度在28℃~33℃,种卵10~15天即可孵化完毕,利用土粪发酵的温度来孵化种卵,效果更佳。(4)幼虫管理:刚孵化出来的蚂蚱为白色,一天后变为黑褐色,采食量很小,只吃一些较嫩的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苗和一些单子叶的嫩草,所以在蚂蚱未孵化之前应在棚内种上玉米、小麦、谷子等作物,作为蚂蚱的开食饲料,这样能减少幼蚂蚱的死亡率,加快其生长速度,1~3龄的幼蝗应注意防雨。温度最好能控制在25~30℃之间,光照在12小时以上,湿度保持15%左右,因为在这样的条件蝗虫最活跃,喜食,有利于生长,三龄内飞蝗喜欢群居。<b>(</b><b>5</b><b>)</b>成虫管理:只要温度适宜、饲料充足,蚂蚱每5~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时间为20分钟左右,共蜕5次皮,所以蚂蚱从出壳到成年只需30天左右,其间的养殖重点是:蚂蚱每蜕一次皮为一龄,三龄以前的蚂蚱采食量不大,生存能力差些,所以应精心管理,如遇大雨,应及时用塑料布覆盖大棚,三龄之后就不怕下雨了,三龄后的蚂蚱采食量大增,每天都要供给充足的鲜草让其吃足吃好加快生长,三龄以上蝗虫可加麦麸,1~2天清棚一次,保持棚内干净;30天左右蚂蚱蜕掉最后一次皮,长出了长长的翅膀,进入成年,先后开始交配产卵。 (6)成虫产卵:长出翅膀的蚂蚱经过10天左右的生长发育,大都开始交配产卵了,雌蝗在交尾后,腹部逐步变得粗长,黄褐色加深,雄蝗则呈现鲜黄色,此时要将棚的地面整齐、拍实,以利于雌蝗的产卵,如棚大飞蝗少,为了产卵集中便于日后取卵,可将棚内部分地面用塑料布盖住,只留下向阳处部分地面作为产卵区;棚内湿度保持15%左右,此时的蝗虫食量很大,应认真供足,产卵时,雌蚂蚱将卵产于土内2~3厘米处,每只蚂蚱每次产卵60~80粒,最多可达100粒,如温度适宜,15天左右卵即可孵化,产卵后的雌蚂蚱大都先后死掉,自然温度下,蚂蚱每年发生两代,第一代称夏蚂蚱,其产卵于6月底7月初,第二代为秋蚂蚱,产卵于8月底9月初,如早春和深秋都用塑料布进行保温处理,可轻松年一养三批,经济效益比自然温度养殖提高三分之一。
地址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大柳滩村果园路旁农业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