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胶东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一种胶东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其特殊之处包括合理轮作、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播种及覆膜、田间管理、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和晾晒工艺过程。它解决了目前农村地区采用传统的花生栽培管理方法存在的空壳率高、产量低等问题,适用于胶东地区农民种植花生使用。
申请公布号 CN10464185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5.27
申请号 CN201310599581.0 申请日期 2013.11.25
申请人 邵艳艳 发明人 邵艳艳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胶东地区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艺过程:合理轮作:连作易造成病原菌积累,使土壤环境恶化和土传病害越来越重;造成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降低花生抗病能力;增加有害物质,导致花生发病,从而造成减产;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根据市场需求、加工企业要求,选用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的品种;近几年推广的新审定适种品种有花育17、花育22、花育25等;精选种子,剔除变质、霉变、受伤的种子,以减少病菌初侵染源,提高花生生活力和抗病力;播种前将种子带壳晒种2~3d,剥壳后剔出烂、霉、秕籽,然后将种子分为二级,选籽粒大小均匀、颜色正常的为一级,秕、小粒为二级,播种时先播一级种子,后播二级种子,便于将弱苗培育成壮苗;用花生种衣剂包衣播种,对防止鼠害和前期地下害虫、保证出苗整齐、实现增产具有良好效果;     播种及覆膜:花生播种期春播一般在5.1前后,花生微膜应选用宽80cm、厚0.007mm 或0.008mm 的超微膜为宜,采用机械播种,垄面上播种2行花生,窝距17cm 左右;     田间管理:及时开膜口放苗和盖土引苗,膜口直径4.5~5.0cm,抓一把湿土盖于膜口上,土厚3~4cm;及时清墩抠枝,覆膜花生出土后,抠出压在膜下的侧枝,以促早生快发;开花下针结荚期,及时去除夹窝草,凡苗架过旺的高产地块,在盛花期末(即开花后30d左右)可用15%多效唑450~600g/hm<sup>2</sup> 对水600~750kg 喷洒叶片控制徒长;如干旱无雨,可采用人工喷湿增加花生开花座果针率;荚果膨大籽仁充实期,用50%多菌灵、尿素15kg/hm<sup>2</sup>、磷酸二氢钾2.25~3.00kg/hm<sup>2</sup>,对水750kg 喷洒叶片,提高叶片制造光合产物的同化功能,促进荚果饱满,增加果重;为增强顶部叶片活力,延长功能时间,提高饱果率,从结荚后期开始,每隔10‑15 天叶面喷施一次2‑3%的过磷酸钙和1‑2%的尿素混合水溶液,共喷2‑3 次,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如水肥过多枝叶繁茂而早衰,可喷0.2‑0.3% 磷酸二氢钾或2%‑3% 磷肥3‑3 次维持叶片功能,防止早衰;     肥水运筹:施肥要足、深、早,即施够、施深、施早,基肥不足的可追施草木灰750~1500kg/hm<sup>2</sup>;为提高花生产量,可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2.25kg/hm<sup>2</sup> 叶面喷雾,连续喷2~3 次,每次间隔7~10d;结荚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存且旺盛时期,此期是花生一生需水最多期,干旱影响产量;     病虫害防治:叶斑病用50%多菌灵500~800 倍液或30%头等功1000倍液叶面喷洒;菌核病用多菌灵于发病初期喷洒叶面,每次间隔12~14d,共喷洒3 次;根据危害花生蛴螬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于6 月中旬,趁雨前或雨后土壤湿润时,每亩用10% 辛硫磷粉粒剂1kg 或3%毒死蜱5kg 等内吸触杀多作用药剂;及时收获和晾晒:在花生植株下部叶片呈现枯黄或掉叶时,地下结成的荚果70%果壳坚硬、剥开后籽仁呈粉红色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晾晒过程尽量不要堆捂,直至荚果含水量降到10%以下,籽仁含水量8%以下,保证储藏期不受霉菌危害。
地址 266200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鳌蓝路7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