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直线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交替驱动转换机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交替驱动转换机构,动力输出轴上固定安装动力传动轮,动力输出轴上在动力传动轮的两侧分别安装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从动力输出轴上方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二齿条从动力输出轴下方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齿条支架上,齿条支架与动力输入连杆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交替与动力传动轮结合或脱离,使动力传动轮按同一方向转动。本发明交替驱动转换机构可替代曲轴-连杆机构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与圆周运动相互转换,提高了活塞作用力与输出扭矩之间的转换效率,减小了活塞与汽缸壁之间的侧向摩擦力及机械振动,避免了“卡缸”现象,且无需使用飞轮克服“止点”,可有效地节省能源。
申请公布号 CN10274844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5.20
申请号 CN201110096661.5 申请日期 2011.04.18
申请人 安里千 发明人 安里千;刘庆;毛灵涛
分类号 F16H37/12(2006.01)I 主分类号 F16H37/1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代理人 郭鸿雁
主权项 一种直线往复运动与旋转运动的交替驱动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动力输出轴(6),所述的动力输出轴(6)安装在壳体(9)上,动力输出轴(6)上安装动力传动轮(14),第一齿轮(10A)、第二齿轮(10B)通过齿轮轴承(8A、8B)分别安装在动力传动轮(14)两侧的动力输出轴(6)上,第一齿条(2A)从动力输出轴(6)上方与第一齿轮(10A)啮合,第二齿条(2B)从动力输出轴(6)下方与第二齿轮(10B)啮合,第一齿条(2A)和第二齿条(2B)的两端分别固定在齿条支架(1A、1B)上,齿条支架(1A、1B)与动力输入连杆(15)一端连接,动力输入连杆(15)另一端连接动力输入机构的活塞(16),第一、二齿轮(10A、10B)的轮辐上分别设置贯穿第一、二齿轮(10A、10B)轮辐的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的结构相同,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的长度大于第一、二齿轮(10A、10B)的轮辐的厚度,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的顶部分别伸出第一、二齿轮(10A、10B)的轮辐,动力传动轮(14)的轮辐两侧分别对称设置能将第一滑动销(7A)、第二滑动销(7B)与动力传动轮(14)结合的斜块,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能交替与动力传动轮(14)结合或脱离;所述斜块包括分别对称设置在动力传动轮(14)的轮辐两侧的两个第一斜块(171A)和两个第二斜块(171B),两个第一斜块(171A)和两个第二斜块(171B)通过其底面分别对称固定在动力传动轮(14)两侧的轮辐上,两个第一斜块(171A)和两个第二斜块(171B)的垂直面相对应,垂直面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第一、第二滑动销(7A、7B)的直径,则两个第一斜块(171A)和两个第二斜块(171B)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斜帮凹槽(17A、17B),所述两个第一斜块(171A)中其中一个斜块的斜面高度略高于另一个斜块的斜面高度,两个第二斜块(171B)中其中一个斜块的斜面高度略高于另一个斜块的斜面高度,第一滑动销(7A)可沿两个第一斜块(171A)中斜面高度较低的斜面滑动落入第一斜帮凹槽(17A)内,使第一齿轮(10A)与动力传动轮(14)相结合,第二滑动销(7B)可沿两个第二斜块(171B)中斜面高度较低的斜面滑动落入第二斜帮凹槽(17B)内,使第二齿轮(10B)与动力传动轮(14)相结合;所述第一滑动销(7A)和第二滑动销(7B)为圆柱或长方体,当为圆柱时,第一、二滑动销(7A、7B)的底面为球面;当为长方体时,第一、二滑动销(7A、7B)的底面为柱面,所述第一、二滑动销(7A、7B)的顶部分别固定第一、二销块(20A、20B),所述壳体上固定第一拨杆(18A)、第二拨杆(18B),所述的第一拨杆(18A)和第二拨杆(18B)可分别交替拨动第一、二销块(20A、20B);所述第一拨杆(18A)固定在第一齿轮(10A)外侧的壳体(9)内壁上,第二拨杆(18B)固定在第二齿轮(10B)外侧的壳体(9)内壁上,第一拨杆(18A)、第二拨杆(18B)能分别拨动第一滑动销(7A)、第二滑动销(7B)顶部的第一销块(20A)、第二销块(20B),使第一滑动销(7A)、第二滑动销(7B)分别滑出第一、二斜帮凹槽(17A、17B),第一、二滑动销(7A、7B)上分别滑动连接第一、二弹簧片(3A、3B),第一、二弹簧片(3A、3B)可分别将第一滑动销(7A)、第二滑动销(7B)的底部压入第一、二斜帮凹槽(17A、17B),从而使第一齿轮(10A)、第二齿轮(10B)交替与动力传动轮(14)结合或脱离;所述第一、二弹簧片(3A、3B)分别安装在第一、二齿轮(10A、10B)轮辐外侧面上,第一、二弹簧片(3A、3B)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二齿轮(10A、10B)轮辐外侧面上,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滑动销(7A)、第二滑动销(7B)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二滑动销(7A、7B)上在靠近第一、二齿轮(10A、10B)轮辐外侧面的两侧分别开有平行通槽(71),第一、二弹簧片(3A、3B)与第一、二滑动销(7A、7B)连接的一端分别开有第一、二长方形卡槽(19A、19B),第一、二长方形卡槽(19A、19B)的两帮分别关于第一、二弹簧片(3A、3B)的中心线对称,第一、二长方形卡槽(19A、19B)的两帮可分别插入第一、二滑动销(7A、7B)两侧的平行通槽(71)内,使第一、二弹簧片(3A、3B)分别与第一、二滑动销(7A、7B)滑动相连接;所述第一、二拨杆(18A、18B)分别由第一、二竖向固定杆(181A、181B)和第一、二凸块(182A、182B)组成,第一竖向固定杆(181A)一端与壳体(9)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凸块(181B)固定,当第一齿轮(10A)转动至一个止点位置时,第一凸块(181B)拨动第一销块(20A),使第一滑动销(7A)向第一齿轮(10A)轮辐外侧滑动从而与动力传动轮(14)脱离;第二竖向固定杆(181B)一端与壳体(9)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凸块(182B)固定,当第二齿轮(10B)转动至另一个止点位置时,第二凸块(182B)拨动第二销块(20B),使第二滑动销(7B)向第二齿轮(10B)轮辐外侧滑动从而与动力传动轮(14)脱离。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丁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