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钛合金化铣刻型工艺
摘要 一种钛合金化铣刻型工艺,采用激光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控制激光能量及保护膜厚度,根据化铣工艺特征值,进行编程,使划线刻型一步完成;针对不同胶膜厚度,进行激光刻型,通过击穿胶膜试验,确定激光能量,建立激光能量与胶膜厚度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化铣轴向和径向浸蚀比来确定激光刻型尺寸余量,解决激光刻型尺寸余量问题。本发明的优点:采用激光及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控制激光能量及保护膜层厚度,根据化铣工艺特性值进行设计编程,使划线刻型一步完成。代替传统的刻型技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尺寸精度。同时,由于不再使用样板,可以节约大量的用于制造样板的材料,降低成本。另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申请公布号 CN102995019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4.22
申请号 CN201110272760.4 申请日期 2011.09.15
申请人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辉;张春刚;赵永岗;高献娟;阚田田
分类号 C23F1/04(2006.01)I 主分类号 C23F1/04(2006.01)I
代理机构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代理人 张晨
主权项 一种钛合金化铣刻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钛合金化铣刻型工艺采用激光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控制激光能量及保护膜厚度,根据化铣工艺特征值,进行编程,使划线刻型一步完成;针对不同胶膜厚度,进行激光刻型,通过击穿胶膜试验,确定激光能量,建立激光能量与胶膜厚度的对应关系;通过确定化铣轴向和径向浸蚀比来确定激光刻型尺寸余量,解决激光刻型尺寸余量问题;激光能量选择试验:在事先准备好的钛合金试片上,用无空气喷枪均匀的喷涂上保护胶,采用涡流测厚仪测厚,使胶膜厚度为30um;根据工艺要求,通过激光划线刻型后的胶膜应线条平直、无毛刺且切痕已到达基体,但并不在基体上留下刻痕为合格;激光能量选择100w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完全被切透,刻线平直、无毛刺,暴露出集体材料,但在基体上留下较深刻痕;激光能量选择75w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完全被切透,刻线平直、无毛刺,暴露出基体材料但在基体上留下了划痕;激光能量选择50w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完全切透,刻线平直、无毛刺,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为合格状态;激光能量选择20w进行划线刻型,结果胶膜没有完全切透,刻线平直、无毛刺,未暴露出基体材料,无法顺利将胶膜剥离,未达到工艺要求的目的,不符合工艺要求;通过试验证明满足化铣进行划线刻型的激光能量为50W;胶膜厚度与激光能量关系试验:通过上述试验确定激光能量选择50w进行进行划线刻型,分别在试片上采用无空气喷枪涂上保护胶膜,厚度分别为10um、20um、30um、60um;胶膜厚度为10um采用激光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上刻线平直、无毛刺,且完全被切透,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为合格状态;胶膜厚度为20um采用激光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上刻线平直、无毛刺,且完全被切透,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为合格状态;胶膜厚度为30um采用激光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上刻线平直、无毛刺,且完全被切透,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为合格状态;胶膜厚度为60um采用激光进行划线刻型,试验结果表明胶膜上刻线平直、无毛刺,且完全被切透,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为合格状态;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厚度10um还是60um,胶膜上刻线平直、无毛刺,且完全被切透,暴露出基体材料且未在基体上留下划痕,均为合格状态;试验证明只要激光能量达到50W,胶膜的厚度对其没有影响;划线和刻型:将涂有保护胶膜后待刻型的零件放置到三维激光加工系统平台上,对点找正并夹紧;导入编制完成的程序,输入刀补参数和X轴比例系数K<sub>X</sub>,运行程序,设备用聚焦传感器自动对24组A、B点测量并运算;完成后,设备暂停;拆除激光喷嘴,将激光输出功率调整到5W,此功率只在保护涂料表面标线,并未刻透,继续运行程序,完成标线;测量纵助与斜助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没满足要求,调整输出刀补参数和X轴比例系数,重新标线测量直到满足要求,将激光输出功率调整到50W完成化铣刻型;将拆除的激光喷嘴安装到激光头上,完成整个工艺过程;为保证刻型质量,激光焦点与零件表面保持恒定的关系,使激光刻线的宽度与深度保证均匀一致;对形状误差较大的钣焊零件,通常情况下,用激光喷嘴简短的聚焦传感器实时自动控制实现;但某航空发动机筒体一段、筒体二段上有用于配合的安装座,该安装座高出零件表面,刻型线与安装座距离较近,在刻型时为了避免安装座与激光喷嘴干涉,将激光喷嘴拆除;对于刻型时形状误差累积在纵肋的问题,采用分组刻型,用设备的聚焦传感器自动测量形状偏差,调整宽度的方法保证组与组之间距离为纵肋;编程时按组将坐标系设定在零件下缘表面,编制刻型的三坐标程序,在零件表面选A、B两点,计算出两点的理论坐标值;在加工时,程序自动测量A、B两点实际坐标值,根据两点Z方向的实际偏差,即零件当前组半径误差,运算出组宽需调整的调整系数,如此运算完成整个零件的24组的宽度调整系数为K<sub>X1</sub>、K<sub>X2</sub>......、K<sub>X24</sub>,并暂时存在系统的过程参数中,备在刻型中使用,从而保证了纵助的宽度尺寸,此过程编写在加工程序中自动完成;由于安装座子的干涉,刻型时需将激光喷嘴拆除,不能使用自动聚焦补偿零件的偏差,而采用先在A、B两点测量实际偏差,运算出组深度需调整的调整系数,如此运算整个零件的24组的深度调整系数并暂存在系统的过程参数中,在加工时,将深度调整系数对程序坐标的Z值进行比例运算,从而保证激光束的焦点位置,此过程编写在加工程序中自动完成;对于柔性精确度可调的技术问题,采用在程序中使用刀补语句进行调整;刀补语句对纵肋与斜肋同时调整,不能进行单独调整;为实现单独调整,采取在X轴增加比例系数的方式,关系如下:K<sub>n</sub>=K<sub>xn</sub>×K<sub>x</sub>K<sub>n</sub>‑‑‑‑组比例系数,加工时按组控制X轴比例K<sub>xn</sub>‑‑‑‑组宽需调整的调整系数,代表K<sub>x1</sub>、K<sub>x2</sub>、.......、K<sub>x24</sub>K<sub>X</sub>‑‑‑‑‑X轴比例系数通过增加X轴比例系数实现了纵肋与斜肋柔性分别调整的技术要求。
地址 110043 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塔街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