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
摘要 一种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包括折流式缺氧厌氧沟、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沉淀沟、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污泥处理系统;折流式缺氧厌氧沟包括通过挡水墙和折流墙分隔成的兼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包括隔流墙、倒伞型表曝机、鼓风曝气系统、悬浮填料、溢流墙、拦截栅网;沉淀沟与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的溢流墙相接,尾部设有溢流堰,底部设有污泥泵和排泥管;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设置在折流式缺氧厌氧沟的上盖上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通过电缆连接倒伞型表曝机、鼓风曝气系统和污泥泵;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池、排泥管,污泥处理池设置在河岸上,为长方体结构,与河道平行。
申请公布号 CN10452908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4.22
申请号 CN201510005377.0 申请日期 2015.01.06
申请人 常州大学 发明人 万玉山;王莉;万雨婷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C02F11/12(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折流式缺氧厌氧沟(1)、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2)、沉淀沟(3)、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污泥处理系统;所述折流式缺氧厌氧沟(1)位于整个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的上游,根据河流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折流式缺氧厌氧沟(1)包括通过挡水墙(1‑1)和折流墙(1‑2)分隔成的兼氧段(1‑3)、缺氧段(1‑4)和厌氧段(1‑5),所述兼氧段(1‑3)首端设有用于供入污水的进水口(1‑6),兼氧段(1‑3)末端与缺氧段(1‑4)首端连通,缺氧段(1‑4)末端与厌氧段(1‑5)首端连通,厌氧段(1‑5)末端设有出水口(1‑7);所述折流式缺氧厌氧沟的兼氧段(1‑3)、缺氧段(1‑4)和厌氧段(1‑5)上都设有上盖和甲烷气集气排放管;所述挡水墙(1‑1)和折流墙(1‑2)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河道垂直设置;所述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2)位于整个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的中游,与折流式缺氧厌氧沟的出水口(1‑7)连通,依据河流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包括隔流墙(2‑1)、倒伞型表曝机(2‑2)、鼓风曝气系统(2‑3)、悬浮填料(2‑4)、溢流墙(2‑5)、拦截栅网(2‑6);所述隔流墙(2‑1)位于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的河道中间,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河岸平行;所述倒伞型表曝机(2‑2)位于隔流墙(2‑1)上游的一端;所述鼓风曝气系统(2‑3)安装在倒伞型表曝机的下游一侧;所述溢流墙(2‑5)位于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的尾部,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河道垂直设置;所述拦截栅网(2‑6)位于溢流墙(2‑5)的上部或前端,由聚乙烯塑料制成,其网眼的大小略小于悬浮填料(2‑4)的直径;所述沉淀沟(3)位于整个重度污染小型河流净化系统的下游,与悬浮填料曝气循环沟(2)的溢流墙(2‑5)相接,依据河流的自然形状建造而成;所述沉淀沟(3)的尾部设有溢流堰(3‑1),所述溢流堰(3‑1)由无砂混凝土制成,与河道垂直设置;所述沉淀沟的底部设有污泥泵和排泥管;所述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设置在折流式缺氧厌氧沟(1)的上盖上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通过电缆连接倒伞型表曝机、鼓风曝气系统和污泥泵;所述污泥处理系统包括污泥处理池(4)、污泥泵和排泥管;所述污泥处理池设置在河岸上,为长方体结构,与河道平行。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滆湖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