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MBBR的微污染水氨氮去除的预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BBR的微污染水氨氮去除的预处理方法,属于饮用水净化领域,其针对微污染水的氨氮,通过采用MBBR工艺进行处理,旨在解决以往生化工艺中的启动速度慢、处理效果不稳定、低温处理效果差等问题。所述方法包括接种启动、连续流运行,最终氨氮膜面负荷为0.45-2.25gN/m<sup>2</sup>/d,出水氨氮稳定≤0.5mg/L,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氨氮的要求。该工艺占地小,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无固定床工艺滋生红虫、布水不均匀易形成死区等问题;相比生物流化床,氧利用率高,曝气流化能耗低。
申请公布号 CN10370860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4.08
申请号 CN201310677032.0 申请日期 2013.12.12
申请人 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迪;宋美芹;刘曙;刘宜龙;于振滨
分类号 C02F3/00(2006.01)I;C02F101/16(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3/00(2006.01)I
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王连君
主权项 一种基于MBBR的微污染水氨氮去除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生物填料进行填充,该生物填料比表面积大于500m<sup>2</sup>/m<sup>3</sup>,呈圆柱状,挂膜前填料比重为0.93‑0.97,孔隙率≥90%,填料的填充率为15‑55%;2)接种启动,该接种启动在水温15‑35℃时进行,接种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接种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2.0g/L,反应器氨氮去除负荷≥0.05kgN/kgMLSS/d;将接种污泥投入反应器后充分与生物填料混合,采用间歇方式运行,每个周期48‑72h,通过在原水中投加硫酸铵和碳酸氢钠,使进水氨氮浓度为100‑200mg/L,总碱度为600‑1200mg/L,控制曝气气水比为1.0‑9.5,直至反应器内氨氮小于10mg/L,反应停止后将水及污泥全部排出,进入下一周期,重复此运行方式,直到氨氮膜面负荷≥0.50gN/m<sup>2</sup>/d;3)连续流启动,当间歇方式运行的氨氮膜面负荷≥0.50gN/m<sup>2</sup>/d后,转为连续进水、连续出水运行,进水氨氮浓度为1‑10mg/L,总碱度为100‑350mg/L,通过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保证出水氨氮≤0.5mg/L,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最终控制水力停留时间为30‑90min、气水比为1.0‑9.5;若水温为3‑10℃时,平均氨氮膜面负荷为0.45‑0.70gN/m<sup>2</sup>/d;若水温为10‑15℃时,平均氨氮氨氮膜面负荷为0.70‑1.25gN/m<sup>2</sup>/d;若水温为15‑35℃时,平均氨氮膜面负荷为1.25‑8.25gN/m<sup>2</sup>/d;出水氨氮≤0.5mg/L。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中路230号国贸中心A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