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降水入渗过程及根系生长动态综合观测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水入渗过程及根系生长动态综合观测系统。该系统由地下观测室、观测池、入渗水收集系统、观测根窗构成。地下观测室由观测室内和观测室外构成,观测室外由分布在地上观测室周围的观测池组成。观测池上部分为正方体,下部分为锥形体,锥形体底部埋设有入渗水收集管;渗水收集管连接渗水收集漏斗,导水管出口延伸至观测室内,水管上安装阀门,管口处置有渗漏水收集容器。本发明适用于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降水再分配过程、土壤水分运动和再分布过程、深层补给特征、水量平衡、植物水关系、根系生长动态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气-土壤-植被系统的质能转换和水资源利用以及植物响应土壤环境的适应过程和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申请公布号 CN10445904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25
申请号 CN201410719410.1 申请日期 2014.12.03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发明人 刘新平;赵学勇;何玉惠;张铜会;李玉霖;云建英;罗永清;魏水莲
分类号 G01N33/00(2006.01)I;G01N33/24(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代理人 马正良
主权项 一种降水入渗过程及根系生长动态综合观测系统,是由地下观测室(1)、观测池(2)、入渗水收集系统(3)、观测根窗(4)组成,其特征是地下观测室(1)一面设有观测根窗(4),观测根窗(4)由观测窗(19)和外窗(20)构成,观测窗(19)由防弹玻璃做成,外窗(20)是由不透光PVC材质做成的可推拉式窗户;地下观测室(1)包括观测室内(5)和观测室外(6),观测室外(6)由分布在地上观测室周围的观测池(2)组成,观测池(2)上部分为正方体(7),下部分为锥形体(8),锥形体(8)底部埋设有入渗水收集管(9);面向观测室内(5)的观测池(2)面上预留导水管出口(10);入渗水收集系统(3)由入渗水收集漏斗(11)、反渗层(12)、固定支撑片(13)、导水管(14)、阀门(15)、拉杆(16)、撑杆(17)构成,入渗水收集系统(3)通过拉杆(16)和撑杆(17)固定在观测池(2)内,入渗水收集漏斗(11)居于不同深度并焊接在等角度的固定支撑片(13)上并与导水管(14)连通;入渗水收集漏斗(11)内填装不同粒径石英砾石反渗层(12);导水管(14)通过预留的导水管出口(10)延伸至观测室内(5),导水管(14)上安装阀门(15),管口处置有渗漏水收集容器(18)。
地址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3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