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机器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其包括底板、两个前轮、两个后轮、车轮驱动装置、倾斜机构、弹射机构。倾斜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电机以及两个支撑杆。弹射机构包括:保持架;动力电机;丝杆;大套筒,套设于丝杆上;弹射套筒,套设于丝杆上、插设于大套筒并与丝杆的另一端连接;卡笋能量释放板,套设于丝杆上;螺母,位于卡笋能量释放板后方、一侧与卡笋能量释放板刚性连接、与丝杆组成丝杠螺母副且具有台阶;弹簧,位于弹射套筒内、套设于丝杆上且一端抵接于螺母的台阶上而另一端抵接于弹射套筒;导向键,位于大套筒内且固定于大套筒;套筒盖;卡笋套筒,套设于弹射套筒和大套筒上,且具有用于收容卡笋能量释放板的收容孔;卡笋轴,设置于卡笋套筒内。
申请公布号 CN204223010U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25
申请号 CN201420569902.2 申请日期 2014.09.29
申请人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发明人 米洁;王科社;张威;彭秀英
分类号 B62D57/02(2006.01)I 主分类号 B62D57/0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代理人 张向琨
主权项 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开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底板(1)的开口(11);两个前轮(2),位于底板(1)的前部且对称安装在底板(1)的左右侧;两个后轮(3),位于底板(1)的后部且对称安装在底板(1)的左右侧;车轮驱动装置(4),动力连接于两个前轮(2)和两个后轮(3),以驱动两个前轮(2)和两个后轮(3)直线运动和转弯;倾斜机构(5),包括:两个驱动电机(51),对称安装于底板(1)上,提供旋转动力;以及两个支撑杆(52),各支撑杆(52)的一端对应固定连接于相应的驱动电机(51),以在该驱动电机(51)的驱动下从初始位置向两个前轮(2)方向或从前轮(2)处向后轮(3)方向旋转返回至初始位置且旋转轨迹通过底板(1)上的相应的开口(11),当各支撑杆(52)向两个前轮(2)方向旋转时,该支撑杆(52)通过相应的开口(11)并接触地面,当各支撑杆(52)从前轮(2)处向后轮(3)方向旋转时,该支撑杆(52)脱离地面并通过底板(1)上的相应的开口(11)再回到初始位置;以及弹射机构(6),包括:保持架(601),居中地固定安装于底板(1);动力电机(602),位于底板(1)的两个开口(11)之间且固定设置于保持架(601),以提供旋转输出力;丝杆(603),前部穿设于保持架(601);联轴器(604),设置于保持架(601),一端连接于动力电机(602)而另一端连接于丝杆(603)的一端,以在动力电机(602)的旋转驱动下经由联轴器(604)带动丝杆(603)旋转;大套筒(605),固定安装于底板(1)上、套设于丝杆(603)上、且在左右两侧开设有凹槽(6051);弹射套筒(606),套设于丝杆(603)上、一端插设于大套筒(605)、在左右两侧开设有沟槽(6061)、具有阶梯(6062)、并与丝杆(603)的另一端连接;卡笋能量释放板(607),套设于丝杆(603)上且具有穿设于大套筒(605)的凹槽(6051)和弹射套筒(606)的沟槽(6061)的两个翼部(6071);螺母(608),位于卡笋能量释放板(607)后方、一侧与卡笋能量释放板(607)刚性连接、与丝杆(603)组成丝杠螺母副、且具有台阶(6081);弹簧(609),位于弹射套筒(606)内、套设于丝杆(603)上且一端抵接于螺母(608)的台阶(6081)上而另一端抵接于弹射套筒(606);导向键(610),位于大套筒(605)内且固定于大套筒(605),用于引导螺母(608);套筒盖(611),套设于丝杆(603)上且位于大套筒(605)的前方并固定连接于大套筒(605);卡笋套筒(612),套设于弹射套筒(606)和大套筒(605)上,且具有用于在左右两侧上收容卡笋能量释放板(607)的收容孔(6121);以及卡笋轴(613),设置于卡笋套筒(612)内,用于在初始状态时卡住弹射套筒(606)的阶梯(6062)而在卡笋能量释放板(607)的两个翼部(6071)伸入到卡笋套筒(612)的收容孔(6121)时,卡笋轴(613)脱开弹射套筒(606)的阶梯(6062)并释放弹射套筒(606)。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