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取代的苯基咪唑并吡唑及其用途
摘要 本申请涉及式(I)的新型1-苯基-1H-咪唑并[1,2-b]吡唑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其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疾病的用途及其用于制备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药物的用途,所述疾病尤其是血管生成疾病和过度增生疾病,其中包括新生血管形成,例如癌症和肿瘤。所述治疗可作为单一疗法或与其他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进行。
申请公布号 CN104411707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11
申请号 CN201380016585.X 申请日期 2013.01.22
申请人 拜耳药业股份公司;拜耳知识产权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F·苏斯梅尔;M·罗贝尔;S·格鲁尼沃尔德;M·哈特;B·布彻曼;J·泰尔萨;H·乔里斯恩;M·赫劳尔特;A·卡那特;K·卢斯蒂格;N·林德纳
分类号 C07D487/04(2006.01)I;A61K31/4188(2006.01)I;A61P35/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7D487/0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代理人 王媛;钟守期
主权项 式(I)的化合物<img file="FDA0000576996280000011.GIF" wi="1132" he="573" />其中Ar<sup>N</sup>代表5‑或6‑元氮杂杂芳基,选自<img file="FDA0000576996280000012.GIF" wi="1478" he="766" />其中*表示连接至咪唑并吡唑基团的位点且Y代表O、S或NH,R<sup>1</sup>代表氢或氟,R<sup>2</sup>代表氢或(C<sub>1</sub>‑C<sub>4</sub>)‑烷基,R<sup>3</sup>代表氢,R<sup>4A</sup>和R<sup>4B</sup>彼此独立地代表氢、氟、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羟甲基、甲氧基甲基、乙基、羟基、甲氧基或三氟甲氧基,R<sup>5</sup>代表氢、氟、氯或甲基,R<sup>6</sup>代表氢、氟、甲基或羟基,Z<sup>1</sup>代表C‑R<sup>7A</sup>或N,Z<sup>2</sup>代表C‑R<sup>7B</sup>或N,Z<sup>3</sup>代表C‑R<sup>8</sup>或N,Z<sup>4</sup>代表C‑R<sup>9</sup>或N,且Z<sup>5</sup>代表C‑R<sup>10</sup>或N,其中总计最多环成员Z<sup>1</sup>、Z<sup>2</sup>、Z<sup>3</sup>、Z<sup>4</sup>和Z<sup>5</sup>中的一个代表N且其中R<sup>7A</sup>和R<sup>7B</sup>彼此独立地代表氢、氟、氯、甲基、羟基或甲氧基,R<sup>8</sup>代表氢、氟、氯或甲基,R<sup>9</sup>代表氢、五氟硫烷基、(三氟甲基)硫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C<sub>1</sub>‑C<sub>6</sub>)‑烷基、(C<sub>1</sub>‑C<sub>6</sub>)‑烷氧基、(C<sub>3</sub>‑C<sub>6</sub>)‑环烷基、氧杂环丁烷基或四氢吡喃基,其中(C<sub>1</sub>‑C<sub>6</sub>)‑烷基和(C<sub>1</sub>‑C<sub>6</sub>)‑烷氧基可最多被氟取代六次且(C<sub>3</sub>‑C<sub>6</sub>)‑环烷基、氧杂环丁烷基和四氢吡喃基可最多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氟、甲基、三氟甲基和羟基的基团取代两次,且R<sup>10</sup>代表氢、氟、氯、溴、氰基、(C<sub>1</sub>‑C<sub>6</sub>)‑烷基、羟基、(C<sub>1</sub>‑C<sub>6</sub>)‑烷氧基、(C<sub>1</sub>‑C<sub>4</sub>)‑烷基磺酰基、(C<sub>3</sub>‑C<sub>6</sub>)‑环烷基、苯基、5‑或6‑元杂芳基或式‑L<sup>1</sup>‑C(=O)‑OR<sup>11</sup>、‑L<sup>1</sup>‑NR<sup>12A</sup>R<sup>12B</sup>、‑L<sup>1</sup>‑C(=O)‑NR<sup>13A</sup>R<sup>13B</sup>、‑L<sup>2</sup>‑S(=O)<sub>2</sub>‑NR<sup>13A</sup>R<sup>13B</sup>或‑L<sup>3</sup>‑R<sup>14</sup>的基团,其中(C<sub>1</sub>‑C<sub>6</sub>)‑烷基和(C<sub>1</sub>‑C<sub>6</sub>)‑烷氧基可被选自羟基、甲氧基、乙氧基、2‑羟基乙氧基、2‑甲氧基乙氧基、2‑乙氧基乙氧基、氨基、甲氨基和二甲基氨基的基团取代或最多被氟取代六次且(C<sub>3</sub>‑C<sub>6</sub>)‑环烷基可最多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甲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氨基、甲氨基和二甲基氨基的基团取代两次且苯基和5‑或6‑元杂芳基可最多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氟、氯、氰基、甲基和三氟甲基的基团取代两次,且其中L<sup>1</sup>代表键或‑CH<sub>2</sub>‑,L<sup>2</sup>代表键或‑CH<sub>2</sub>‑,L<sup>3</sup>代表键或‑O‑,R<sup>11</sup>代表氢或(C<sub>1</sub>‑C<sub>4</sub>)‑烷基,R<sup>12A</sup>、R<sup>12B</sup>、R<sup>13A</sup>和R<sup>13B</sup>彼此独立地代表氢或(C<sub>1</sub>‑C<sub>4</sub>)‑烷基,其中(C<sub>1</sub>‑C<sub>4</sub>)‑烷基在每个情况下可被选自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氨基、甲氨基和二甲基氨基的基团取代,或R<sup>12A</sup>和R<sup>12B</sup>以及R<sup>13A</sup>和R<sup>13B</sup>分别彼此连接且与它们分别连接的氮原子一起构成4‑至6‑元杂环,该杂环可包含另一个选自N、O和S的环杂原子且可最多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氟、氰基、(C<sub>1</sub>‑C<sub>4</sub>)‑烷基、羟基、(C<sub>1</sub>‑C<sub>4</sub>)‑烷氧基和氧代的基团取代两次,且R<sup>14</sup>代表通过环碳原子连接且包含选自N、O和S的环杂原子的4‑至6‑元杂环,且该杂环可最多被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氟、氰基、(C<sub>1</sub>‑C<sub>4</sub>)‑烷基、羟基、(C<sub>1</sub>‑C<sub>4</sub>)‑烷氧基和氧代的基团取代两次,其中如果Z<sup>4</sup>代表CH或N,则R<sup>10</sup>不代表氢、氟、氯或溴,且如果Z<sup>4</sup>代表CH,则Z<sup>5</sup>不代表N,及其盐、溶剂化物及所述盐的溶剂化物。
地址 德国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