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
摘要 一种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计算评价区全年的气象要素逐小时均值,获得u<sub>out</sub>和u<sub>in</sub>;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模拟计算评价区在评价年的污染物浓度逐小时均值,获得c;过程分析模块,输出污染物输送量F<sub>out</sub>和F<sub>in</sub>、干沉降量D<sub>dry</sub>和湿沉降量D<sub>wet</sub>、化学转化量T;计算获得V、A<sub>section</sub>;c<sub>standard</sub>,得到评价区各大气污染物的静态容量;根据大气环境容量Q的表达式,计算得到评价区某种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总容量。本发明不仅可得到大气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体现大气污染物的区域输送特征,更能得到影响评价区域污染物的关键因素;可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更加合理、数据更加可靠、结果更加可信的评价判定依据。
申请公布号 CN10281966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11
申请号 CN201210210323.4 申请日期 2012.06.19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王自发;向伟玲
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代理机构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代理人 赵建刚
主权项 一种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计算大气环境容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步骤如下:步骤一,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计算评价区全年的气象要素逐小时均值,获得u<sub>out</sub>和u<sub>in</sub>;步骤二,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模拟计算评价区在评价年的污染物浓度逐小时均值,获得c;同时启动所述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的过程分析模块,输出污染物输送量F<sub>out</sub>和F<sub>in</sub>、干沉降量D<sub>dry</sub>和湿沉降量D<sub>wet</sub>、化学转化量T;步骤三,利用评价年的评价区及周边区域气象观测资料验证所述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结果,利用监测资料验证所述区域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使所述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所述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合理、可靠的反映评价年评价区大气环境实际状况;若模拟结果不能够合理反映实际状况,应查找所述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所述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的模拟误差来源,并反复进行模拟参数调整,直至模拟结果合理再现大气环境实际状况;步骤四,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所述中尺度气象模式和所述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的模拟计算网格按照评价区行政边界线进行分区标记;步骤五,设定大气环境容量计算所需距地高度,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划分的评价区行政边界线,计算获得由距地高度与评价区行政边界线组成的不规则柱体体积V、由距地高度与评价区行政边界线组成的垂直剖面面积A<sub>section</sub>;步骤六,根据环境评价目标的需要,选择大气污染物相应等级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浓度c<sub>standard</sub>,与不规则柱体体积V相乘,得到评价区各大气污染物的静态容量;步骤七,根据大气环境容量Q的表达式,计算得到评价区某种大气污染物的环境总容量;其中,步骤一至步骤七按照顺序依次进行,c<sub>standard</sub>是某种大气污染物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级浓度,V是高为距地高度、底面为评价区行政区域的柱体体积,F<sub>net</sub>是评价区某污染物净输出量,D是评价区某污染物沉降总量,T是评价区某污染物化学转化量,F<sub>out</sub>是评价区某污染物总输出量,F<sub>in</sub>是评价区某污染物总输入量,u<sub>out</sub>是自评价区指向其他区域方向的小时风速,u<sub>in</sub>是自其他区域指向评价区方向的小时风速,c是评价区边界的某污染物小时浓度,A<sub>section</sub>是评价区行政边界线为底边、距地高度为高的垂直剖面面积,D<sub>dry</sub>是评价区某污染物干沉降量,D<sub>wet</sub>是评价区某污染物湿沉降量。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华严北里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