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亚洲雨林蝎的养殖方法
摘要 亚洲雨林蝎的养殖方法属于节肢动物养殖研究领域。为解决雌蝎产仔率低、仔蝎成活率低、幼蝎脱皮困难、成蝎病亡等问题,本方法繁殖的雨林蝎抗病性强,产仔率高、成长快、成活率达95%、经济效益增加30%。包括种蝎的选育、孕蝎的饲养管理、仔蝎的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疾病防治、主要天敌防治。保持室温(32±2)℃、空气湿度70-80%,挑选健壮成年雌蝎和雄蝎分开饲养20-30天,两雌蝎一雄蝎放到繁殖室内交配繁殖,孕蝎4-6个月后生产,仔蝎出生约50天后与雌蝎分开,密度为200-250只/箱,仔蝎3龄分群,经过14-16个月的饲养长成成年蝎,加强日常管理来防治真菌病和青枯病,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蚂蚁、壁虎等天敌。
申请公布号 CN10439689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11
申请号 CN201410621676.2 申请日期 2014.11.07
申请人 临沂大学 发明人 温四民
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33(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亚洲雨林蝎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种蝎的选育种蝎应挑选个体健壮、体色好、活动迅速,食欲旺盛的成年蝎,把雌蝎和雄蝎放到饲养箱中分开饲养,饲养箱用长615mm、宽 425mm、高250mm的塑料周转箱替代,饲养密度15‑20只/箱,每箱放入2个(直径60mm)培养皿作为饮水器,每隔1天按2‑3条/只的量投喂黄粉虫或蟋蟀等昆虫,死掉的昆虫及时清理;(2)孕蝎的饲养管理利用黑色PE板(厚3mm)做成可拆卸的隔板,把饲养箱分隔成6个长213mm、宽205mm、高250mm的繁殖室作为繁殖箱,种蝎分开饲养20‑30天后,把两只雌蝎和一只雄蝎放到繁殖箱的每个繁殖室内,水平放入直径为60mm的红土花盆3个,作为种蝎栖息室,放入1个饮水器,在空场铺一片长70mm、宽70mm的黑色PE板作为承载板,以便雄蝎放置精夹,一般混养7‑10天种蝎即可完成交配,将雄蝎及时取出,同时取出承载板和一个栖息室,以增大活动空间,给雌蝎提供足量的食物和水份, 20‑30天后雌蝎腹部逐渐肿大,说明雌蝎已受孕成功,如没有变化可重新放入选育的雄蝎使其重新交配;(3)仔蝎的饲养管理雌蝎受孕4‑6个月后开始生产,刚出生的仔蝎爬到雌蝎背上,仔蝎在此期间不进食,雌蝎需投喂黄粉虫,并提供充足的饮水,仔蝎出生后15‑21天才真正爬下雌蝎背,这时要投喂充足的黄粉虫,以供雌蝎咬碎食物喂养仔蝎,再过20‑30天,把仔蝎放入饲养箱,饲养密度为200‑250只/箱,放上小水盘(5‑6个/箱),高度刚好仔蝎可以爬到,里面放海绵或纸巾,每天投喂1.5‑2 厘米黄粉虫,投喂量以每天吃完为宜,仔蝎进入3龄时应进行分群,把小水盘换成饮水器,以后仔蝎每增长1龄,单位面积的饲养数量要减少一半,分群时应按强弱大小分开,仔蝎一般通过6~8次脱皮,经过14‑16个月就可长成成年蝎,可进行下一代繁殖;(4)日常管理①保持室温(32±2)℃,空气湿度70‑80%,每天光照时间12h,光照强度50‑100 Lux;②在夜晚日落后投食为宜,食物要多样化,蟋蟀、黄粉虫、大麦虫或其他昆虫活体均可;③仔蝎在幼蝎阶段食量小但吃食的频率较勤,可每天投喂一次,成蝎每2天投喂一次,饮水器的水一定要满,需每天清洗并换水一次;④饲养箱和繁殖箱在使用前需在底部铺含水量20‑25%的椰土,压平、压实,厚度为2cm,再放一些直径2‑3cm的煤渣供仔蝎机械性蜕皮和藏匿栖息,及时给垫料补充水分,垫料含水量不能低于20%,垫料每30天更换一次; ⑤每隔7天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代替饮用水1次,当进入下一批养殖时所有器具要清洗干净,并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暴晒3‑5天后方可使用;(5)疾病防治①真菌病 病因:阴雨季,空气湿度大,垫料过湿; 病状:病蝎的头胸背板、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小点状霉斑,逐渐向四周蔓延扩大成片,初期病蝎极度不安,后期活动减少,呆滞,不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和垫料湿度,保证饮用水清洁,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养殖场所和养殖器具,用0.25克金霉素一片,研粉加水400克,夹着病蝎后腹部强迫其饮药水,一天2次,3‑4天即愈;②青枯病 病因:是由于养殖环境干燥、饮水不足造成; 状状:起初在后腹部末端(尾梢处)出现干枯萎缩,并逐渐向前腹部延伸,当接近前腹部(尾根处)时,开始死亡;防治方法:增加垫料含水量达到20‑25%和空气湿度达70‑80%,并适当增加饮水器数量,病蝎在得到水份补充后症状将自行缓解;(6)主要天敌的防治①蚂蚁,对仔蝎和正蜕皮的成年蝎危害较大,可在饲养箱和繁殖箱外投放香料诱杀;②壁虎,能吞食仔蝎,可在墙角放置粘鼠板,同时在饲养箱上加纱罩来防止其进入。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双岭路中段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