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适于村镇河道修复的多维填料生态型护坡构建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村镇河道修复的多维填料生态型护坡构建方法,以生态袋结构为依托,将护坡结构分为护脚区、枯水位影响区、常水位影响区、最高洪水位影响区四个区域,选用与各区域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质作为填料,并在护坡自下而上恢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同时设置缓冲平台、生活污水布水管等设施并营造蜿蜒变化的河流廊道。本申请能改善护坡的力学稳定性,增强河流护坡抗侵蚀能力;有效地恢复河流水际变动区的生境,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护坡基质、微生物及植被对沿岸面源污染有重要的截留转化效应,增强了河流自净能力,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选材因地制宜、施工简单方便、造价低,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和环境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277686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3.04
申请号 CN201110121005.6 申请日期 2011.05.11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李建华;孙即梁;王育来;陈刚亮;靖中秋
分类号 E02B3/12(2006.01)I;C04B14/02(2006.01)I;C02F3/34(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E02B3/12(2006.01)I
代理机构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代理人 林君如
主权项 一种适于村镇河道修复的多维填料生态型护坡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河流的水文条件将原岸坡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检测其力学指标,以此作为生态袋填料重量配比的依据,所构建的护坡结构的稳定性须满足抗冲刷、抗侵蚀的要求;通过河流疏浚并开挖岸坡,构建的护坡结构整体坡度范围为30°‑50°, 将河道的河岸坡分为四个区域并选择不同级配的填料填充,区域一位于河床与枯水位之间,填料为粒径20‑40mm的级配砾石和疏浚底泥混合成的填料袋;区域二位于枯水位水际变动区,填料为粒径10‑20mm的级配砾石、疏浚底泥和粒径10‑15mm陶粒混合成的填料袋;区域三位于常水位水际变动区,填料为粒径5‑10mm的级配砾石、疏浚底泥和粒径5‑10mm陶粒混合成的填料袋,区域三上设置缓冲平台;区域四位于最高洪水位水际变动区,填料为粒径5‑10mm陶粒、粗砂、疏浚底泥和原位土壤混合成的填料袋。 
地址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