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向日葵副产物制作灰树花栽培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灰树花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向日葵的副产物-葵花盘、葵花秆、葵花籽壳和葵花籽饼粕为主要原料,辅以棉籽壳、麸皮、腐殖质山土、过磷酸钙、石灰粉、石膏粉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发明内容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优点在于:一是原料配比合理,促进了栽培料物理性状的互补及养分的互补,使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灰树花菌丝生长旺盛,同时栽培料营养均衡,子实体长势好,产量高,其生物学效率达105.8%-112.6%;二是不仅为葵花盘、葵花秆、葵花籽壳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还为灰树花栽培找到了一种新的基质。
申请公布号 CN10364161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2.25
申请号 CN201310657600.0 申请日期 2013.12.09
申请人 邬金梅 发明人 邬金梅
分类号 C05G3/00(2006.01)I;C05F17/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5G3/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灰树花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葵花盘屑14%‑20%,葵花秆屑18%‑22%,葵壳片20%‑30%,棉籽壳15%,麸皮10%,葵花籽饼粕5%,腐殖质山土5%,过磷酸钙1%,石灰粉1%,石膏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所述的葵花盘屑是脱去葵花籽的向日葵盘、经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所述的葵花秆屑是向日葵茎秆、经晒干粉碎成粒径3mm‑4mm的颗粒;所述的葵壳片是向日葵葵花籽壳、经晒干粉碎成粒径3mm‑4mm的细片状颗粒;所述的麸皮是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所述的葵花籽饼粕是葵花籽制油时得到的一种副产品;所述的腐殖质山土是山泥表土,系枯枝落叶多年堆积腐烂与土壤相互混合、自然形成的腐叶土;所述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在于:①晒料:在拌料前将原料暴晒1d‑2d,利用紫外线杀死原料中部分杂菌;②预湿:先将葵花盘屑、葵花秆屑、葵壳片在干燥状态下翻拌均匀,尔后用1%石灰水溶液进行预湿,使其充分湿透;③堆置发酵:将湿料堆成高1.0m‑1.2m,宽2m‑3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每堆的栽培料控制在干重300kg‑500kg,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再用直径10cm‑15cm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气孔密度为1个/ m<sup>3</sup>,最后盖上草苫让其自然发酵;④翻堆:翻堆间隔时间为2、2、1天,共翻堆2次,时间持续5d,每次翻堆时把旁边的料翻入堆中心,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石膏粉、腐殖质山土,最后一次翻堆时加入全部棉籽壳、麸皮、葵花籽饼粕及过磷酸钙,并视堆料的含水量补充水分,终止发酵时,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⑤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35cm×0.005cm 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⑥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排放冷气后,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以下;所制作的栽培料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控制在60%‑75%,经过30d‑32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采用室外荫棚脱袋覆土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地址 315500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锦屏街道光明路22幢东边第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