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模拟系统及其应用
摘要 一种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模拟系统及其应用,所述系统由模拟生态系统I、气体循环系统II及液体循环系统III组成;系统承载水槽(1)用于构建模拟生态系统I;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气囊(3)及串联三者的气体管路(41、42、43)组成气体循环系统II;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及连接二者的液体管路(51、52)组成液体循环系统III。使用上述本发明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模拟系统及相应方法,可以成功地在可控条件下重复构建所需要的潮间带生态环境,并可成功模拟变化气候条件下的潮间带生态环境,以利用进一步对此类生态环境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申请公布号 CN10260826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5.01.21
申请号 CN201210054111.1 申请日期 2012.03.02
申请人 大连海洋大学;付晚涛 发明人 付晚涛;张菊林;安宗福;苏延明;王刚
分类号 G01N33/00(2006.01)I;G01C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G01N3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代理人 刘晓琴
主权项 模拟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系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模拟系统,由密闭的气体循环系统II为模拟生态系统I提供设定的气体环境,由液体循环系统III为模拟生态系统I提供设定的水体环境,通过设置潮位调节阀(131、132)的交替开闭参数为模拟生态系统I提供设定的潮间带海水涨落环境;其中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潮间带生态环境模拟系统,由模拟生态系统I、气体循环系统II及液体循环系统III组成;系统承载水槽(1)用于构建模拟生态系统I;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气囊(3)及串联三者的气体管路(41、42、43)组成气体循环系统II;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及连接二者的液体管路(51、52)组成液体循环系统III;所述的系统承载水槽(1)侧壁设置进水通孔i(6),相对侧壁设置高潮位溢流通孔(7)和低潮位溢流通孔(8);进水通孔i(6)、高潮位溢流通孔(7)和低潮位溢流通孔(8)距离系统承载水槽(1)底的距离与水槽侧壁高度的比值分别为0.6、0.62及0.3;缓存水槽(2)侧壁相对设置进水通孔ii(9)和出水通孔(10);液体管路(51)连接系统承载水槽(1)和缓存水槽(2),其靠近系统承载水槽(1)的一段分支为高潮位溢流管(511)和低潮位溢流管(512),分别开口于系统承载水槽(1)侧壁的高潮位溢流通孔(7)和低潮位溢流通孔(8);液体管路(511、512)上设置潮位调节阀(131、132);液体管路(51)另一端开口于缓存水槽(2)侧壁的进水通孔ii(9);液体管路(51)上安装蠕动泵(121);液体管路(52)连接系统承载水槽(1)和缓存水槽(2),分别开口于系统承载水槽(1)侧壁的进水通孔i(6)和缓存水槽(2)侧壁的出水通孔(10);液体管路(52)上安装蠕动泵(122);气体管路(41、42、43)分别连接系统承载水槽(1)与气囊(3)、气囊(3)与缓存水槽(2),以及缓存水槽(2)与系统承载水槽(1);气体管路(41、42、43)在水槽(1、2)上的开口(11)的位置均高于两个水槽中预设最高水位的位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向系统承载水槽(1)和缓存水槽(2)中注入按设定条件制备的海水,连接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及液体管路(51、52),组成密闭的液体循环系统III;②向气囊(3)中注入按照设定条件制备的气体,连接系统承载水槽(1)、缓存水槽(2)、气囊(3)及气体管路(41、42、43),组成密闭的气体循环系统II;③打开气体管路(41、42、43)上的所有气体阀门,使整个气体循环系统II内气体扩散平衡;④按照设定的高潮位/低潮位条件选择打开潮位调节阀(131、132),并打开液体管路(51、52)上的所有其它阀门,开启蠕动泵(121、122),调节其流量为设定流量,使液体循环系统III内海水循环起来;⑤根据所需模拟的潮间带海水涨落特征,交替开启/关闭潮位调节阀(131、132),并调整蠕动泵(121、122)的流量。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